如果从门店面积变化的维度来观察零售业发展,近十年的超市行业是按照大卖场衰落、小业态崛起这一剧本来演绎的。
在大卖场小型化的趋势下,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为代表的外资零售商在试水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的紧凑型大卖场;而以永辉、步步高、天虹等为代表的本土零售商则主要经营面积更小,大约30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3000平方米左右的卖场坪效最高。一位原家乐福高管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家乐福深圳保利店改造后的营业面积接近5000平方米,但在他看来这个面积还是太大了,3000平方米最为合适。
我们从永辉和高鑫零售的财报数据中也能找到依据。2019年的财报数据显示,永辉超市平均每平米每年可贡献11551元销售额,而大润发这一数字为7832元。也就是说,永辉的坪效要比大润发高出47%。
为何外资大卖场小型化的试水大多集中在5000平方米的面积,而不尝试坪效更高的3000平方米门店?
天虹超市事业部总经理王涛认为,卖场面积从5000平方米压缩到3000平方米,其实是跨越了两种不同的业态,其客群定位、商品结构、营销策略、盈利模型等完全不同,习惯于大卖场思维的人很难一下子将门店面积压缩到更小,而5000平方米已经是一种极限了。
“标准化大卖场的商品动辄数万种,5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卖场可以容纳12000-15000个SKU,而3000平米左右的卖场至多能容纳9000个SKU。试想一下,商品从数万个压缩至9000个,是完全不同的逻辑和思路,转变难度巨大”。王涛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此前也有业内人士表达类似的观点:大店相对好经营,反而是门店面积越小,越难经营。这其实反映出两种不同业态不同的商业逻辑。
沿着这一思路我们或许可以揭开大卖场转型困难的原因,以及探讨它未来“重构”的可能性。大润发CEO黄明端这两年一直在讲“重构”大卖场,主要是通过线上化改造、加强生鲜和食品等方面来实现。
但问题是,若不破除固有的大卖场思维,不从门店定位、经营面积、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颠覆性变革,大卖场“重构”能否成功?
大卖场转型难题
在这之前,首先要阐明一个观点:大卖场依然是非常成功的业态,而且是很能赚钱的商业模式。从高鑫零售2019年的财报可以看出,旗下486家大卖场一年能赚49亿元,其盈利能力远超永辉。
之所以要提大卖场转型,这是因为伴随着竞争加剧、电商冲击,大卖场业态这些年出现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不管是可比门店,还是整体规模都不容乐观。以高鑫零售为例,它2019年只净增两家门店,同店增长是负数。
大卖场就像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虽然他目前精力充沛,但已经停止生长,接下就会面临骨质疏松,体力下降,年迈体衰的境况。因此,在过去的数年里,一些外资大卖场企业都在尝试各种转型途径,比较主流的方式是小型化和购物中心化。
以家乐福为例,它在2017年2月份开业的上海成山路店就将门店面积压缩了40%,在门店内增加餐饮堂食区域,并且扩大外租区,引入星巴克、电影院、健身房等品牌和业态。
沃尔玛同样在2017年尝试面积在5000-6000平方米的紧凑型大卖场。沃尔玛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只要有合适的商圈,沃尔玛都可以考虑开设紧凑型大卖场门店,选址包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也包括武汉、昆明等省会城市,还会考虑广东惠州等新兴城市。”
大润发也在今年试点经营面积4000平方米至5000平方米的小型门店,该业态有可能取名为大润发Super,目前正在进行商品结构、运营模型等方面的测试。
外资大卖场尝试小型化,除了其大家电、服饰等非食品类受到电商冲击而压缩面积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可供大卖场选址的网点很难找到。
上述原家乐福高管表示,一个标准型大卖场除了对物业结构有严格的限制之外,周围三公里范围内要达到30万人口的密度,此外还要考虑在此范围内竞争对手的分流。
“每家大卖场企业都有各自的测算模型,按照公式测算下来能盈利的网点才考虑开店。而大润发去年只开出七家门店,就说明根据它们的公式测算下来,只找到七个适合开大卖场的位置”。上述高管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不过,从家乐福、沃尔玛等企业的尝试来看,5000平方米左右的紧凑型大卖场并不算很成功,也不敢大规模跟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营者迫于业绩压力,不敢动大手术,只能拿出一两个店进行测试,即便失败也不会影响大局。
以家乐福2019年改造的深圳保利店为例,面积压缩之后,其销售业也呈现双位数下降,与此同时,改造这样一家门店需要重新投资一千万元。权衡利弊之下,经营者自然投鼠忌器,不敢大刀阔斧改革。
“外资大卖场一把手由职业经理人来担任,他们对全年整体业绩负责、对董事会负责,所以只能边稳定、边调整,最核心还是保增长。即便紧凑型大卖场的店型是有潜力的,但他们也不敢All in,但从另一方面也丧失了转型的机会”。上述高管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相比之下,本土零售企业在这方面先知先觉。据了解,永辉早在九年前就在探索3000平方米左右卖场的经营模式,步步高也在三、四年前将主要精力放在3000平方米以下的紧凑型大卖场上面。
“步步高超市分为三个业态,6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型大卖场、3000平方米左右的紧凑型大卖场、2500平方米以下的MiNi型大卖场,目前标准大卖场的占比不到十分之一”。步步高超市事业部总经理王湘杰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对于对外资超市对于不同面积、不同业态的响应速度,一位本土零售企业高管分析称,外资大卖场因为系统化程度较高反而动作迟缓,而本土零售企业因为没有“章法”反而更加灵活。
从综合超市到食品超市
如前所述,5000平方米的紧凑型大卖场和3000平方米的卖场其实是两种不同业态,前者属于大卖场,后者属于食品超市,二者在门店定位、经营面积、商品结构、辐射半径、盈利模型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由于不同企业对于这两种业态的定义有所不同,《第三只眼看零售》综合多家企业参数,尝试将这两种业态进行对比。
(部分数据参考自《流通革新》)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大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