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就是一个游乐场!
自从宜家开业以后,周末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有谈恋爱的,有相亲的(你没看错,是相亲),有网红直播的,当然也不乏一些奔着一元甜筒过去的吃货。网上的各种打卡姿势教程应有尽有,一个家居卖场逛出了仪式感,逛出了高级感,那么宜家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01
宜家是全球最大的家居企业,如今也一跃成为了网红打卡地点。英格卡集团公布的2019财年销售额显示:宜家零售销售额达到了367亿欧元,与去年同比增长5.0%。其中中国的营业额总计人民币157.7亿元,宜家商场接待的访客数量为1.08亿左右。由于宜家绝大多数门店都开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所以很多人仍没有体会到它的魅力。
宜家面积多在20000平米以上,对于这么大的面积如果把店开在市中心显然不太现实,所以很多门店都开在城市略为偏僻的地方。建筑外观为蓝色,黄色的商标加以点缀,整个建筑显得有几分清凉。宜家常见的布局是把建筑分为三层,最上面一层为家居卖场,第二层为提货仓库,最底下一层为停车场。
宜家面积本身就很大,加之里面的线路还被设计成曲折环绕的形状,所以想要逛完商场其实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情。有人做过调查,就算什么也不买,径直从入口走进去,然后再从出口出来,也要花费10多分钟。如果是闲逛的话,各种买买买下来甚至可能要花费几个小时。
以深圳宜家为例,里面分为了儿童乐园、客厅家具、办公家具、厨房家具、卧室家具、儿童家具、宜家餐厅这7大区域。顾客来到这里,把孩子丢到儿童乐园以后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开启剁手模式了。宜家入口处放着一本《家居指南》的杂志供消费者免费取阅,商场里面设计为样板间形式,把需要销售的商品按照家里面的布局进行摆放,还原出真实的生活的场景。
当你坐在商场的沙发上,躺着床上,竟看不出有任何的违和感,就像是在你家一般。甚至有人在网上评论,每次逛宜家都会让她突然有一种想结婚的冲动。
宜家商品按照标签可以分为三大类:
1.黄标签。这种是大件商品,比如沙发、柜子等,你如果看到心仪的家具可以记录下来联系销售人员打印货号购买;
2.红标签。这种是能拎得动的商品,可以记录下货号到提货区自行提取;
3.商场各个区域之间会配套放置一些小商品,比如客厅区会有地毯,厨房区有厨具等,这些可以直接拿走到楼下买单。
宜家商品品类非常多,超过了8500种,其中SKU更是超过了25000件。虽然种类多,但是宜家对产品要求也比较严格,一是要完整覆盖居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设计品质要有保证。比如宜家有一款置物架,这款置物架它的宽度特别窄,只有10cm,乍一看肯定是不实用的,但是它狭长型的造型却是专门为一些小户型设计的,适合放在一些家具之间的空隙里。这种非典型的家具宜家算是独一份,这种家具作为产品的补充,也被宜家收入在内。
宜家并不像传统的卖场一样有各种的导购人员,宜家给你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消费体验。你可以放松地坐在沙发上,跷二郎腿,甚至可以嗑瓜子看电视(不建议尝试),以体验家具的完整性。这给予了人们沉浸式的购物体验。传统家居卖场并没有这种氛围,销售人员不停地尾随着你,从他们的眼神里总会读出:“你的双手要往哪里放,你的双眼要往哪里瞅!”这一类的信息。
虽然里面没有了导购,但是“陷阱”反倒变多了。由于这种相对自由的环境,所以经常会见到一些UP主或网红在里面拍摄打卡,他们总是怨声载道:“本来想着只过来拍摄素材就走,没想到逛着逛着包里面又多了些小玩意。”
很多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学习一些优秀的企业,究竟要学习些什么?这些成功的企业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对的,却没有任何借鉴意义。我们先从宜家的发展历程说起。
02
宜家创建于1943年的瑞典,如今一个接近80岁的企业,最初的商标也几经变迁。2012年,第一家宜家商场已经被改造成了宜家博物馆,里面展示了宜家一路发展留下来的印记。里面很多布局像现在宜家的家居卖场一样,以家庭房间的方式展示出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宜家设计理念以及消费者审美的更替。
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无疑相当有商业头脑,在他小时候就曾经挨家挨户在社区之间贩卖火柴、圣诞卡之类的小玩意。在他17岁的时候,父亲决定送给他一份特殊礼物,就是帮助他创建自己的公司。最初的时候,公司里面只有几个人,甚至不能称作公司,期间宜家的业务并不仅局限于如今的家具,还贩卖手表、珠宝以及尼龙袜等。
那时候欧洲二战刚结束,经济开始复苏,城市的工厂也重新开始运转。这时候很多农民开始离开了农场,进入城里打拼。这时候很多人需要在城里找个居所,房地产的繁荣也带动了家居市场的繁荣。但是这些经济拮据的人显然无法承受家具的高昂支出,并且很多人都是租房客,购买高档的家具显然也不现实,物美价廉才是他们想要的。宜家抓住了这一点,它的“大众家具”策略开始浮现出来。到了1953年,坎普拉德做了一个决定:放弃其他业务,专注于打造All in家具。
公司在发展的时候他逐渐发现了一些传统家居店的不足,很多门店都是一些占地比较大的卖场,家具就直接摆在装修粗糙形似一个巨大仓库的厅里面供大家挑选,这就无法展现商品场景化的真实面目。他产生了一个创新的做法,就是在自家店铺展示家具的时候,装修布局采用类似家庭的方式。像是沙发、茶几、地毯、电视这些场景真实还原了出来,风格跟家里面一样。消费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减轻了“沙发放回家不知道合不合适”的顾虑,这也是如今宜家的“体验式购物”的雏形。
“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这句slogan是宜家的使命。降低成本是宜家迫切需要进行的。宜家这时候开始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坎普拉德对产品设计、采购、制造、物流、销售等全过程都不放过其中能削减成本的机会。
像是家具这种大件商品,形状不规则,空间占用大,所以物流仓储成本始终是一项居高不下的支出。1956年的时候,由于一名顾客在购买一个桌子的时候无法把它放进后备箱,于是把桌子腿卸下来放到车里面。宜家受到启发推出了平板包装的家具。如果你到宜家仓库提货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家具都是方方正正的包装,这就像是乐高一样,里面的部件需要你带回家组装。但是这无伤大雅,消费者反而对亲手组装家具乐在其中。INS上面还有一个#IKEA FAIL的话题,专门分享一些组装家具失败案例,非常有意思。
1943年到1972年这三十年,可以看为宜家对商业模式,价值观以及理念的探索过程。这30年宜家的商业聚焦在欧洲以及瑞典,营业额只有4000万欧元。这个时期的宜家发展是相对比较缓慢的。但是现在宜家很多贴心的做法,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开始摸索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顾客自行去仓库提货,开设餐饮部等等做法也随着坎普拉德对于消费者的洞察开始出现了。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