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快忘了星巴克是什么味儿了。”居家隔离的日子,张小佳靠家里囤着的速溶咖啡来“续命”。
春节后爆发的疫情,让咖啡连锁巨头关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门店。
按去年底星巴克在中国4292家门店算,这意味着闭店数超过2000家。
为消费者提供社交聚会场所的“第三空间”,曾是星巴克最引以为傲的卖点,但疫情打乱着节奏。2月份,星巴克中国市场门店的销售额同比下降78%,线上订单占到了总销售的80%,在此之前,外卖订单只占星巴克中国销售额的9%。
悄然间,咖啡生意走出了咖啡馆,打开新的消费场景。“无接触消费”火了外卖,一并带火的,还有线上的速溶咖啡。
「电商在线」从天猫方面了解到,疫情期间平台关于咖啡的搜索量上升超100%,总体成交量同比增长超80%。
去年的新晋网红三顿半,让市场看到精品速溶咖啡的机会和成长。疫情的推动更是让资本加快脚步,「电商在线」独家获悉,红杉资本刚刚完成对三顿半的新一轮融资,具体金额尚未公布。
春节前,瑞幸高调宣布进军无人零售,从门店自提走向更细分的办公室、医院、加油站。
当无人零售机遍及办公楼,三顿半成了白领办公桌的必备,咖啡的消费场景进行了变换,这也说明,咖啡正在更加无缝的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疫情的催化下,咖啡的场景化之争也正在开启。
线上咖啡100%增长
“我们在专注的补课,把之前的进度追回来。”
三顿半创始人吴骏最近忙到没时间采访,生产按下了暂停键,但消费需求增加,复工后恢复生产成了眼前最重要的事。
疫情重创了餐饮零售业,也传导到了线下咖啡馆。
居家隔离的咖啡爱好者,买不到现磨的拿铁、卡布奇诺,只能在家里冲泡一杯咖啡来“续命”。
这让以三顿半、永璞等为代表的精品速溶咖啡迎来了机会:它们以电商起家,通过冷萃还原技术保证了咖啡的口感,并以独特的造型和多元化的冲泡方式兼顾网红属性,形成了与传统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之间的差异化产品。
这种差异化既包括价格、产品定位,也包括延伸出了更多元化消费场景和需求。
星巴克等精品咖啡馆的杯均价超过30元,瑞幸在券后的价格位于10元—20元之间、全家、7-11等便利店咖啡的价格在10元左右,以雀巢、麦斯威尔为代表的传统速溶咖啡却仅需要1元—3元。
以三顿半为首的“精品速溶”,正好切入了5—10元这个空白的价格区间。
超速溶、便于携带、口味接近现磨咖啡,这些特点让“精品速溶”打开了更大的消费场景,无论办公室、居家,还是飞机、地铁上,可随时随地享用。
疫情期间更放大了这种需求,体量最大的天猫与同期实现了超过80%的增长,京东、拼多多的增长量也超过100%。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们的日销量是(疫情发生)之前的两倍,用户对超即溶咖啡的需求有明显的增长,新用户也越来越多。”吴骏坦言。
连同迎来暴涨的还有胶囊咖啡,天猫咖啡行业运营专家昆成对「电商在线」表示,胶囊咖啡商家在疫情期间供应链端几乎不受影响,物流也有保证,并因为其高复购性,增速超过100%。
与此同时,挂耳咖啡在平台搜索量增加,农夫山泉等传统品牌也在此时入局。在昆成看来,挂耳是介于速溶与现磨咖啡之间的小众产品,被精品速溶教育的消费者们想要提升需求,挂耳就成了最适宜的选择。
“线上的包装类咖啡产品有几十亿市场份额,挂耳的仅占到2亿,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昆成说。
巨头抢滩多元场景
疫情下的“无接触购物”带火了线上,也让线下即饮咖啡巨头,重新梳理自己的新零售布局。
春节前,瑞幸宣布无人零售战略,“瑞即购”和“瑞划算”两款无人咖啡机成了新的资本故事。
这也成了瑞幸门店模式的“缩影”:咖啡机引流、贩卖机变现。瑞幸的野心是,实现2021年1万家门店的目标之外,获取更多场景的流量。
当外界还在观望瑞幸的新故事要如何讲下去,疫情期间,“无人机”首次落地就进驻了武汉的医院,目前瑞幸官网上还显示着医院优先合作的字眼。
「电商在线」采访了瑞幸方面在疫情恢复后无人机的布局情况,但截止发稿前还未收到回复。
对于主打场景消费的星巴克来说,一场梦醒来,咖啡馆外的对手日益增多。事实上,星巴克也一直在尝试拓宽非“第三空间”的咖啡需求。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