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理想是,但凡线上能买的,尽量不到线下,线上线下都买不到的,那就找人代买。即便对那些以线下体验见长的家居消费,他们也不拒绝在线上买单。
线下特有的沉浸式体验虽然好,但对习惯了线上购物的原住民而言却太“重”了。毕竟,在淘宝上,有为数众多的宜家代购店,它们依托宜家中国的32个线下门店,正孜孜不倦地帮助无法到店的消费者采购商品,不香吗?
宜家开始尝试多渠道服务消费者。
2018年,宜家宣布全面进军电商业务,自建的网上商城同步推出。当年,宜家还尝试推出小型商场和快闪店,以抓住似乎无处不在的消费者。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3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如果这组数据还不足以印证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改变,通过天猫双11期间的一些数据或许可以窥探一二。
2019年天猫双11期间,林氏木业以9.7亿元的销售额,第七次获得民用家具板块的销售冠军。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双11期间,单日成交额过亿的家居品牌多达48个。
淘宝天猫这个目前活跃用户超过8亿的大数据平台,已然成为中国消费趋势的晴雨表。
2019年财年,宜家似乎也尝到了多渠道营销策略的甜头。至少从其公布的财报上看,宜家的线上净销售额有了显著提升,同比上涨43%至29亿欧元。
此外,宜家的全年净销售额也首度突破400亿欧元大关,达到413亿欧元,同比增长6%。
电商业务有起色,为宜家整体业务的进一步增长创造出更多的想象。
战胜自己的决定
或许是创始人的个性,又或许是瑞典人的特征,总之,在宜家,谨慎是显性基因。
回过头看宜家的成长,你会发现,宜家直到20岁时,才迈出海外拓展的第一步,这种谨慎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并且,这种谨慎在宜家1998年进入中国之前就开始了。
1973年,宜家就来到了中国,只不过,当时的宜家是把在中国采购到的商品销售到欧洲市场。
1993年,宜家开始在中国设立采购办公室,通过贸易公司IKEA TRADING CO.LTD,将中国的大量商品销往全世界。
到了1997年,宜家在北京设立了中国零售办公室,小范围尝试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宜家的商品。
可以看到,在并没有外部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宜家的每一步仍走的十分谨慎。宜家每一次的小心翼翼,想要战胜的其实不是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竞争对手,而是自己。
3月10日,在经过长达近8个月的沟通后,宜家和天猫通过发布会宣布正式携手。
宜家中国区总裁安娜·库丽佳(Anna Pawlak-Kuliga)表示,此次和天猫的合作,是宜家战略转型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渠道拓展和数字化进程的又一突破。
据了解,目前宜家家居天猫官方旗舰店在售的商品数量在3800余款,初期服务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消费者,未来将逐步拓展至全国。
“宜家是全球领先的家居用品零售商,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我们非常高兴,可以助力宜家线上渠道的开拓,帮助更多中国消费者更加便捷地购买宜家产品。”天猫兼淘宝总裁蒋凡表示。
发布会上,宜家的高频词汇是“多渠道”,在线下场景已经形成全覆盖的情况下,宜家的多渠道显然更多地指向线上渠道。
在独家采访中,零售君提问:“此次和天猫的合作,是否意味着宜家中国在全渠道建设方面补足了最后一块板?”
宜家中国的回答是:出于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承诺,宜家决定更贴近广大消费者。通过线上和线下多样化渠道的融合,首先开设宜家天猫旗舰店,同时不断探索、学习,持续评估未来新的发展可能。
这个回答,一如既往地谨慎。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田巧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