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线下菜站的营收从最初只有几百元,慢慢涨至上万元。与此同时,我们还开通了线上买菜的小程序,当用户逐步感受到无接触送菜的便利,纷纷通过微信群、朋友圈传播告知更多的用户,我们的客源不断扩大。目前,线下便民菜站最高日营收能够达到7万多元,日平均营收3万元左右。
另一方面,主攻外卖也成为我们当下的必然选择。为了让消费者放心,我们从安全角度出发,进一步优化外卖流程。比如增加了前置外卖取餐处,外卖人员尽量不进入店堂内;来取餐的外卖人员也要取餐消毒、测体温,打包人员更是要测温度、戴手套、口罩,并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等。目前,我们的外卖营收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已高达80%。
我们也与部分零售企业达成合作,采用“共享员工”和中央厨房的模式,让我们的员工在我们的中央厨房为零售企业提供分拣、初加工、打包等工作,这样能够避免我们的员工外出,降低员工感染的风险。现在我们每天给零售企业打包生鲜时蔬超过10万包。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商机的出现让我更坚定自己做的事。早期我们要求营业店面的员工到社区、派出所、街道处等地免费送餐,大家知道我们做这件事,非常感动,后续开始根据自己的需求大规模订餐:20份、50份、200份……
我们把爱送出去了,同样也收获了更多人的爱。其实真没想过要用这种方式去赚钱,但商机往往就在这种时候出现,
3、转型战:餐饮食品化新途
防疫战和经营战仍在持续,随着更多企业复工,我们的工作也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一定要抓好这个窗口期。
要想打好转型战,首先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实话说,前期银行的支持比较有限,最多就是允许你延期还款,稍微好点的会基于之前的业务往来,追加少量贷款资金,但这对于我们现金流吃紧问题的解决,无异于杯水车薪。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也看到了我们的困难,各地纷纷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扶助措施,其中涉及减免税费、租金,解决困难企业融资问题等内容。
我们公司所在城市下发扶持政策的当天,我就接到了所在地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多家商业银行、融资担保公司等机构负责人打来的电话,对方详细了解了我们在资金上的难题,并表示愿意提供相关资金支持。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得到来自光大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的贷款资金支持和贷款批复。
彼时,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很多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我们缺钱,银行愿意放贷,但这前提是你确实努力参与到抗疫工作中,努力让自己活下去。毕竟,如果银行看不到你有正常营业的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不可能放心把钱交到你手中的。
资金到位,基于前期的规划,我们继续拓展渠道和产品。近期,我们与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合作,将4家新店开进了超市内,每家店大概 20-30平米,以销售“半成品”为主。
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对自热饭盒、自热火锅、熟食类等半成品需求量很大,于是我们结合自己的优势,将半成品拿到超市去销售。同时,进行产品的再组合,比如针对宫保鸡丁,我们将鸡丁配上花生米、葱,做成半成品,并写上制作流程,客人购买后回家进行简单翻炒,便可食用。这其实也是未来餐饮行业的发展方向——餐饮食品化。
另外,近年比较火热的直播也充分应用到我们的销售渠道中,就连我自己,也在尝试做直播。比如我们在天猫旗舰店等渠道上做直播,大厨在元宵节通过直播间教粉丝做汤圆,之后多次试水“云做菜”等等,均间接推动了我们的食品销售。在天猫近期举办的某活动中,从2月17日0点至晚上7点,我们旗舰店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400%。
很多人问我,在这次疫情中学到什么?我觉得是学会了如何防御和自救,在此过程中还锻炼了队伍,练就了团队在逆境中的生存和创新能力。表面上我们的确亏了钱,但我们赢得了员工的凝聚力和社会的认可,这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很多餐饮企业负责人后来告诉我,终于明白我前期的“执拗”,并为我和所有的员工点赞。
一句话,当上天为我们关上一扇窗,我们就要为自己修出一条路。
(来源:财经杂志 记者:张颖馨 实习生麻钟元对本文亦有贡献)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