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潮出现,产能仍需逐步回升
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服装生产重省已经开始进入恢复期。预计,2月份对纺织服装行业影响最为严重,3月份为恢复期,4、5月份将回归正常。
2月18号开始,纺织服装业的上下游企业掀起复工潮。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工厂只是宣布可以开工了,工人大多还没有到位,普通工厂产能开到50%已经很不错了。
一些以当地员工为主的工厂复工率较高,有的可达到80%,但是一些以外地员工为主的工厂则不乐观,首先是交通阻碍,即便政府安排接回了员工,还需要隔离14天。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目前有68.4%的企业已经逐步复工,部分企业预计最迟3月初复工。
其中,已复工人数占正常生产情况下用工人数的45.6%。企业反映若3月能复工,产能预计将恢复到正常的50%左右,4月份可以全面正常复工。
该调查同时指出,近七成参与调查的企业直面用工短缺、工人返岗困难的问题。
不少企业同时反映正面临产业链上下游供销不畅,订单延期违约导致库存积压,线下门店销售停滞导致现金流压力大等问题。
“有的做总比没得做好。目前来说,只是少赚了,不能说多亏了。”海宁市许巷光明织锦厂的经理钱佳男说,“去年和今年都一直有订单找上门来,现在还不担心订单不足。”
早期主要为年衣等国潮服装品牌提供汉服布料,许巷光明织锦现在也为欧时利、VERO MODA、Zara、H&M等品牌提供布料,其生产的布料相继出口到荷兰、德国等欧洲地区,以及迪拜、澳洲。
钱佳男告诉零售君,由于土地、机器、厂房都是自有的,现在没有太大的现金压力。不过这次意外事件可能会淘汰一批现金流不充足的小企业,尤其是轻资产的服装厂。
“许多服装厂都是租用厂房,停工期间租金照付,但是下游企业付钱周期基本在1个月到3个月,很容易出现现金流回转困难的问题。”
许巷光明织锦布料厂从2月18号开始复工,占整厂总人数一半的本地员工已经上线,另外一半外来员工正在陆续返工。
复工后,钱经理每天都得填写“一堆安全检查的表格”,工厂效率难以一下子恢复,只能一步步来。清理机器、检查机器运作情况、厂区卫生打扫、疫情防控管理等工作必须先做起来。
不少受访的业内人士对零售君表示,纺织服装业由于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防疫物资、生产原料、人员和物流等因素的影响,复工时间预计平均推迟一个月,完全恢复至少要到三月中下旬。如果疫情反复,对生产的影响可能持续到4月甚至5月份。
中国在全球服装供应链的参与度会降低吗?
在制造方和品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件衣服在来到消费者手中之前,已经周游了半个地球。
韩国和日本的服装公司在中国订购布料后,运输到东南亚的自建服装生产厂进行成衣制作,最后成品衣服再被运送至欧美国家进行销售,这是服装产业链全球化后的一个缩影。
中国纺织服装厂开工晚了近一个月,大部分地区的工厂还处在恢复产能阶段。由于不少主要原料、辅料都源自中国,少了中国这一环,海外服装厂无法生产,品牌方无法上架新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和服装出口国,中国服装出口占世界服装出口的比例为41%,但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中。
数据显示,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大纺织服装品出口国,欧盟、日本是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2019年全年,这三个地区进口自我国的纺织服装比例有所下降,进口自东盟、孟加拉国和印度的比例有所提升。
产业转移之声不绝于耳。美国咨询公司蓝丝(Blue Silk)公开建议企业应该立即改变供应链,建立一个不包括中国的替代策略。
一方面,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产业竞争激烈,加速了纺织企业优胜劣汰,并促使许多工厂搬迁至国外。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纺织服装行业在人工成本、环保成本等持续上升的大势之下,毛利率呈现持续下跌状态,2018年的毛利率降至近10年内最低点的10.16%。
我国年度营收2000万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量,从2011年3月的2.2万余家降至2018年年底的1.9万余家。
另一方面,如果产业链、供应链不能快速恢复,国外品牌采购会找到代替国的供应商,大量订单可能流向东南亚及非洲等地区。
品牌采购对供应商的选择十分谨慎。虽然很多品牌都在寻找有潜力、更廉价的供应商,但一般会先给予少量订单,观察产品效果,等合作稳定之后,再选择长期大量的合作。
由此,中国如果能快速走出疫情的阴霾,使供应链在3月恢复,就不会对供应链产生实质性破坏;如果拖延到4、5月份,不仅会耽误春季产品上架,进而影响夏季商品销售,而且海外的品牌方也可能会开始物色新的供应商。
一旦产业转移加剧,中国可能会丢掉此前积累的竞争优势。因此,对服装企业而言,做好防疫,尽早全面复工是当务之急。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作者:唐素姣)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服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