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重创了零售、餐饮、旅游等服务业,线下商业哀鸿遍野,它们不得不面临灵魂拷问:当用户足不出户时,自己该何去何从?如何维系生意正常运转,尽可能止损?
换言之,这场无预警的疫情到来,给各行各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带来更深刻的思考,百货业也不例外。一方面,不少商户把重心放在线下,线上生意只是起到补充作用,而疫情期间线下生意无法正常开展,倒逼其更加重视线上生意,尤其是玩转线上线下融合
另一方面,连农民都开始尝试直播带货这种时髦的营销玩法,这些离互联网很远的农村商户尚且与时俱进,那些以商圈为基地辐射周边用户的城市商户没理由不用好互联网,甚至把线上生意发展成主力。
疫情之下,百货业面临危机,与其坐等充满不确定性的疫情阴霾散去再开张,不如主动寻找新的出路,既要他救,更要自救,加速互联网转型。正如一个硬币有两面,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自救的百货商户也许能转危为机,重获增长引擎。
百货业面临生死抉择
这场疫情影响了整个百货业,全国各地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纷纷缩短营业时间,甚至闭店防疫。无论是品牌商还是中小商户,线下生意都不可避免跌入低谷。
疫情之下,不差钱、抗风险能力强的品牌商拥有更多自救筹码,反观实力偏弱、现金流不充沛的中小商户,摆在它们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裁员关店要么转型求生。生死抉择就在一念之间,走对了就活了。
同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纷纷捐款出力,主动降租免租来帮助商户共克时艰。对于商户来说,降租免租短期内可以减轻负担,但只是节流,终究治标不治本,而开源比节流更能让它们看到希望,即如何在困境中寻找新的销售机会才是重点。
当然,疫情引发的商业效应不只有悲观的一面,也催生出不少新风口,比如在线教育、远程办公,视频、游戏等行业也从中获利。而电商有春节不打烊的传统,疫情特殊时期更是成为用户购物的主要选择,随着节后快递有序复工复产,线上消费需求更加旺盛,商户大有可为。
对于没得选的中小商户来说,把线下生意搬到线上势在必行,可以灵活卖货,俨然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从而迎来转机。而早已触网的品牌商也可以借机进一步强化线上生意,引领更多中小商户加入到互联网转型的浪潮中来。
兼顾短期救急和中长期发展
在线下生意受挫的当下,迎合用户需求显得尤为重要。疫情期间,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已成为主要消费方式,用户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保持原有的生活秩序。对于所有商户而言,喊了N年的双线融合战略,这回必须认认真真扎实推进,找个靠谱平台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向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方式进行转变。
放眼整个百货业,能同时玩转线上线下的玩家屈指可数,除了背靠阿里的银泰百货,似乎只剩下苏宁百货。
得益于苏宁智慧零售战略的落地,苏宁在百货品类已实现全渠道、全场景的融合,在苏宁易购等线上平台拥有百货频道,在线下终端拥有苏宁广场、苏宁百货实体门店。因此,苏宁具备将自身双线优势赋能给商户的能力,推动百货业态从传统零售模式向O2O模式的转型,从数字化和体验两方面实现供应链变革。
目前来看,苏宁百货在为中小商户纾困上表现更为抢眼。2月6日,苏宁邀请线下百货商户入驻线上苏宁易购平台,短短一周便吸引3万多家百货品牌有意入驻,其中斐乐、千叶等2800个品牌率先上线,涵盖运动鞋服、珠宝、家纺等品类。
其实,只有找准中小商户痛点,才能对症下药。而它们眼下极度渴望活下去,而活下去必须扫除现金流、库存积压两大障碍。
先说现金流,由于销售骤降,加上房租工资需照付,中小商户原本健康的现金流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不得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想方设法缩减一切不必要开支。只出不进的状态下,根本无暇顾及后续备货、扩大规模,而现有库存压力已压得它们无力思考未来大计。
再说库存积压,中小商户有库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库存周转期过长,使其资金周转压力陡增。而没钱难办事,甚至什么事都办不了。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中小商户急需打开销路,提升库存周转率,实现快速回血。只有渡过眼下难关,才有资格畅想未来。
在自救求生之后,长远来看,中小商户希望获得稳定的客流和交易,以及进一步降本增效。因此,我认为,一个出色的平台,理应做到短期救现金流、中期增收入减库存、长期促获客提效率,兼顾中小商户短期救急及中长期发展,这是其责任所在、助力务实之举。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百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