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只有2家店适合做团餐,单店每天大约有100多单的团餐收入,加上散客订单,总的订单数超过150单。”掌上韩品负责人范臣告诉「电商在线」,他打算让更多门店加入团餐的配送。
如何连接供需两端?疫情期间的团餐如何确保更安全、更健康?团餐的意义是否只是批量订餐?
事实上,疫情期间,无接触配送、外卖安心卡等细节都在考验着团餐商家与外卖平台。
自救底牌
如果说团餐订单是餐企迎来经营拐点的一步,那么餐企对抗疫情是否有自己的底牌?
“事实上,疫情爆发以来,我们都没有闲着,所有人都在热火朝天地工作。”束小龙告诉「电商在线」,除了部分餐厅供给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撕信背后的老乡鸡,正在迅速找出路。
这家在2019年问鼎“中国中式快餐全国榜首”的连锁餐饮品牌,在疫情爆发之后,业务形式从堂食搬到了打包和线上,迅速对组织架构作出调整,分出3个方向:
战略中心为企业大脑,以品牌战略、资金和政策为核心,给公司寻找新方向;
研发中心为突围部队,在新零售、外卖、企业团餐等方面寻找发力点;
支持中心则负责守护1.6万名员工,组织在线办公、健康打卡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70多人组成的研发中心,正在充当着老乡鸡的尖兵部队。仅仅花了半个月时间,这支队伍就已经在外卖平台上线新零售产品,包括黑面香菇、楼兰玉枣、长白山木耳、黄小米产品;在此之后,老乡鸡还将上线团队工作餐、快手菜等产品。
疫情之下,餐饮企业门庭冷落,全民陷入抢菜热潮,基于新的消费需求,在原有的鸡蛋、大米、挂面等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之外,老乡鸡迅速补充上线了更多食材。
在束小龙看来,这既是全民对抗疫情、减少外出用餐的需要,也是餐企突围的办法。
束小龙对「电商在线」举了个例子,像超市这样的零售型企业,他们本身没有研发团队,只能做原始食材的零售;但对于餐饮企业,我们有研发团队,有加工食材的机器设备和人工,我们可以帮顾客提前预处理,顾客到店也可以通过外卖平台买回家,简单操作就能吃上。
“在国内,很多餐饮品牌特别注重到店的场景,而忽略了到家这个部分。”这是疫情给束小龙带来的启发。
联想起此前在日本考察的经历,束小龙告诉「电商在线」,“日本很多餐厅在堂食之外,还有零售区域,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店里买到半成品拿回去做,而在东京的一些超市,光是便当就有三四百种。”
放到疫情之下,如果餐饮企业的零售产品能够占到营收的一半,那么即便是疫情这样的特殊事件,餐企或许能够有更多出路。
直营之外
贷款发薪贾国龙,按兵不动海底捞,硬核撕信老乡鸡……直营餐饮连锁店损失惨重。
数据显示,相比去年春节,疫情期间,78%的餐企营收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超过九成;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到九成之间;仅有5%的企业营收损失低于七成。
范臣所经营的掌上韩品不在78%之列,其在上海等地拥有50多家门店,旗下员工300多人。他向「电商在线」介绍了托管加盟制与人力承包制。
在托管加盟制下,加盟商相当于是财务投资人,为门店的前期投入支付费用,后续所有工作由品牌方来完成,包括店铺选址、运营,而加盟商根据相应门店的财务报表,盈利则分成,亏损就需要补充资金。
“亏损不是由公司一方承担,而是分摊到所有个体投资人共同分担,这其中有人会放弃,但大多数人会一起扛过来,在突发性危机面前,品牌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只要恢复消费,品牌完全恢复没有问题。”范臣强调。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房租和人工是两块主要支出。在人工方面,掌上韩品采用的是人力承包制,将门店交由店长管理,店长根据门店营业额的固定比例收取承包费,并负责员工的调配和薪资,当营业额下降,承包费下降,相应地员工收入减少。品牌方则主要对店长进行管理。
在范臣看来,对于中小型餐企来说,未来的趋势一定是走加盟路线,直营的成功率不会很高。“餐饮已经不像过去几年属于利润比较好的一个行业,现在利润越来越薄。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所有风险都由一个企业承担,风险很大。”
对于一家餐企来说,到底哪种形态才是最佳,如何才能更具备对抗风险的能力还是个未知数,当下中国餐企面临的是如何在疫情中活下来,当共享员工带来人力层面的解决方案,团餐需求带来餐企复苏的第一个拐点,内功与经营方式或许值得更多关注。
复工路也是抗疫路,复工路上记得戴上口罩哦~,点击图片给自己的头像带上口罩吧!
(来源:电商在线 作者:崔恒宇)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