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一场新型肺炎疫情暴露了物流配送末端所存在的问题:诸如自动存取系统、自动拣货货架、自动化输送设备已经在仓储物流体系中广泛应用。但在“最后一公里”依然无法摆脱对人力的依赖,尽管智能快递柜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快递员的部分工作,可最后三百米的末梢环节还是技术尚未覆盖的空白地带。
17年前的非典爆发之时,被病毒围困的人们根本没有新零售这道选项。然而今天,当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被全新消费方式改造和染指后,方兴未艾的平台们却在最后环节掉了链子。
一场真刀真枪的实战大考来了,它们是供应链协调、骑手配送,到商品价格控制,以及售后服务。此时,问题越突出,机遇也越大。
借用苏宁金融研究院的预测,新型肺炎可能是无人配送加速发展的契机。
民生类商品替代年货成春节档C位
潮水汹涌的时候,没一个人是孤岛。尤其是在当前的疫情之下,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行业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行各业被迫形成一个风险共担的集合体。
零售业更是如此,它的产业链条繁杂,上下游延伸环节众多,分工明细,业内对协同要求比其他行业更高。因而面临疫情突发之势,与其说是对每个企业的考验,更是对一个行业求生、自救能力的综合测评。
一般来说,春节期间各大商超“年货大街”的商品属于热销,利润率相对民生类用品来说要高一些。但受疫情影响,超市面临清货压力——这部分商品能拆则拆,能促则促,不仅要与供应商紧密对接,做好商品的退换工作,还要和合作商们共同来制定新的促销计划。超市以此来降低库存占压,加快资金回笼。
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民生类的商品需求陡增,各大超市突然面临备货和调配压力。比较突出的是生鲜等品类的正常供应和配送。
记者采访了了解到,包括大润发、沃尔玛等多家大型连锁商超,均对商品结构进行紧急统筹调整,同时根据超市所在地周边的社区的不同消费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适配供给,“以生鲜民生类商品的营收来拉动弥补年货类商品的亏损。”某超市采购部相关人士接受采访时称,这非常考验超市运营管理层的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一些连锁超市针对今年的特殊情况,及时地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通过组织疫情监督小组等措施,确保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人员调度工作的顺利推进。
“越在关键时刻越要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一位连锁商超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商界》记者。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年味儿硬生生地被病毒吞噬了,但总有逆行者为我们捍卫所剩无几的年味,奋斗在一线的超市工作者便是这样的存在。
一位工作在大润发超市的一线员工告诉记者,他们的营业时间为上午9点至晚上10点,基本和疫情前无太大变化。“超市每天管3顿饭,防护措施做得好,我愿意在一线坚守岗位,这不算什么。”
超市工作者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每天接触大量顾客,其中不乏潜在的病毒携带者;超市工作者在克服困难,尽全力保障商品供应,平抑物价,稳定市场。他们所有的努力坚守,都是保障市民民生需求、生活供给的细节。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相信零售业春天的脚步正在向我们走来。
(来源:锐公司 作者:周慧娴 戴熙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