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月1日)深夜,湖畔学员群里又传来一条好消息,远在新加坡的三届学员胡海泉和四届学员庞升东一起,把筹措到的9万口罩送上了停飞前的最后两班飞机。18个行李箱、40个纸箱子,今天抵达浦东机场后马上发往武汉。疫情加重以来,庞升东一直在新加坡采购物资,通过志愿者“人肉”带货的方式发往前线,这已经是第五批。
疫情爆发十余天,各方进入“持久战”,同学们的物资支援行动还在艰难进行中。这两天,持续激增的感染人数和陆续曝出的各种新闻,仍然让人心焦。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稍稍改变一下视角,把目光从后方驰援转向前线日常。面对危难,轰轰烈烈固然不可或缺,但这些微小个体的坚持与乐观,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另外的慰藉与温暖。
Today便利店是湖畔大学在武汉的唯一一家学员企业,今年是Today的业务爬升期,鲜食工厂刚上正轨,数据系统仍在研发,春节本应是它在这座城市的300多家门店的盈利高峰。但目前,受封城影响,大部分武汉人员交通受阻,这家便利店平均每天仅有70多家门店仍在营业,公司主力也都投入到更为紧张的医疗物资支援中去了。
出生于1985年的杨密所加盟的后湖店就是仍在营业的门店之一。在已经进入“封城”状态的武汉,原本可以闭门歇业的他,选择给店员放假,自己继续守店。
除了生存压力,这也是他对便利店背后社区的情感所系。便利店就像是一个城市日常生活的毛细血管,透过他独自守店的日子,我们可以一窥轰轰烈烈的肺炎之战外,那些虽然微小但同样重要的生活画面。
毕竟,日子还得继续。
以下是他的口述:
从我的便利店的玻璃门望出去,你可以看到武汉大道,从市中心通往机场的路,马路对面的红色建筑物是武汉最大的市民之家,市民办税务、房产、出国签证,都在那里。
门店的背后是一个高档小区,从离街最近的一栋楼走到我的店只要1分钟。
今年春节前,我给店员排好了班,准备大年初一跟全家人一起飞去北海避寒。哪知道武汉封城了,所有航班都取消了。一开始我想着,这样也好,我正好可以支援便利店。结果事态越来越严重,先是公共交通停了,然后是私家车限行、桥隧限行,店员们渐渐都不能来上班了。
我觉得只要能开店,我还是要接着开。一方面我有经济考量,没有营业就没有日商,但房租无论如何都是要付的,我不想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也很重要,我还是蛮喜欢帮我的顾客解决问题的。
所以从大年初二开始,我一个人看着这个店,全国的感染人数一直在增多,我那些外省市的朋友一天到晚问我:“杨密,你还活着吗?”旁边的水果店店长过来跟我聊天也说起来正在犹豫要不要关店,还能不能守下去了。
我这人是乐天派,其实也不是不紧张,我也跟我的合伙人讲,如果后面小区有救护车响了,我就马上关店——但现在还没有响过。
独自守店的杨密自拍(他戴着公司为每个仍在开业的门店配备的口罩)
口罩和米面,零食和大蒜
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是去年12月底,那时我看到一条新闻,说汉口火车站附近的海鲜市场有几个人感染了肺炎。我没太把它放在心上,觉得就是个普通的新闻而已。之后的一个多月里,我该吃吃,该喝喝,正常上下班、看门店、去公司开年会,该出差照样出差。
到了1月21日,我突然有点警觉了——因为我的同学和朋友都告诉我:这个病有蔓延的趋势,你经常出差,要注意安全。所以那天刚从宜昌回来,我就直接去了店里,跟我的店长讲:“你去系统里把我们能订的口罩、消毒液和洗手液按最大值订满,一个都不要减。”
听完我的话,我的店长傻眼了,因为过去没有这样订货的。在我们公司的系统里,口罩每个单品的订货上限是99个。我们最后订了七八百袋口罩回来,每袋里面有3到10个口罩。
这么多口罩,放到平时可能要卖一年。
我还没意识到事情这么严重,只是站在商人的角度研究潜在需求:春冬两个季节本来就是感冒的高发期,加上后面还有雾霾,无论如何大家都是需要口罩的。
我其实也是在赌。哪知道后来只卖了2天,口罩就断货了。84消毒液、洗手液也很快被抢完了。
真正让我感觉到事情已经很严重、很紧迫,是封城的消息出来的时候。(注:1月23日凌晨2点,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宣布自当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1月22日晚上,就已经有人在我们店的微信顾客群里喊:“完了,要封城了,有没有去楼下的Today囤点战略物资的?”几个小时后,封城令一出来,大家半夜两三点还跑出来买东西,我的店一个晚上卖出了8000多块钱——只是从晚上12点到第二天早晨7点。
这个数字是很让人吃惊的,要知道,平时这个时间段,我们只会卖五六百块钱,而且主要是卖烟、槟郎和饮料——特别是啤酒。可那天晚上,大家疯狂往家里囤的是大米、挂面、泡面、榨菜和调料,包括酱油啊、醋啊、料酒啊、白糖啊,还买矿泉水。
挂面和大米全被抢空了,酸奶和果汁反而没人买。把该扫的都扫光之后,他们又在群里说:“不要去Today了,你们可以去其他地方了!”
封城了,大家也都“封门”了,相当于是把自己“软禁”了。最开始的两天,他们还在抢必需品,到第四、第五天,店里受欢迎的东西变成了辣条、巧克力、酸奶、话梅、膨化食品……毕竟自己在家做饭也做腻了,吃泡面、煮面条也腻了,生活总需要一点调剂。
到了封城的第六、第七天,很多顾客在群里问我有没有大蒜头和生姜——天天要做饭,这些东西消耗得很快,特别是大蒜头,毕竟它是做菜的王牌嘛。可我们便利店的产品序列里并没有大蒜头,我也只能跟他们说对不起。
其实旁边小区就有一个中百超市,街对面就有盒马生鲜,从小区最近的门走过去都是十几分钟路。可是大家都害怕啊,毕竟初六、初七的时候,全国的确诊人数又开始猛增了,不到万不得已,谁会为了几个大蒜头出门呢?
一天一班的送菜车
平时我们店里每天的来客数是500多人。封城令出来以后,每天路过我门店的人不会超过十五个,但我们的外卖生意变多了。有的顾客是在“饿了么”上面请骑手帮忙送外卖,有的是我们的微信群里下单,由我们店里负责外送。
最近我经常直接拍货架给顾客看,让他们在想要的东西上面画圈、写数量,但目前的货架也让我担心和尴尬:一个货架差不多缺了五分之四的货。
便利店最重要的是“丰满陈列”,但我们现在根本做不到。
在这种危机和意外情况下,我们的供应链受到的冲击很大。公司正常情况下是“一日三配”,“三配”是指常温货、低温货和鲜食。但是从大年初二到初四,这三条线全被关了。没有补货,只能卖店里已有的库存。
常温货的配送是从初五开始恢复的,我补的都是泡面、零食、矿泉水和饮料,消毒液和洗手液还是很紧缺。外面的物资进不来,现在公司能发的也是仓库里的存货。至于口罩,我后来又订了好多,虽然我也知道它们不会到货的,毕竟这是连医院都缺的东西。
刚才我们群里还有顾客问我,有没有芝麻酱和火锅底料。我说,这些东西本来应该是有的,但现在大仓也没货了,因为物流进不来武汉,供应商也进不来。
随着封城的时间往后推移,很多人家里的菜都不够吃了。有长辈的家庭还会多备点年货,其他家庭一开始都想着有需要再去超市就好了,就更是缺肉缺菜。
所以在1月29日这天,我们公司紧急上线了一个新的服务,顾客可以在“饿了么”上面下单买菜,到门店来自提。每天早晨9点半,“饿了么”的司机会把菜送到我的门店,我会花半小时帮每个顾客确认商品。刚开始的几天,每天只有十几个人下单。
塑料袋里都装着冻品:冻鸡肉、冻牛羊肉、冻生菜,冻菠菜、冻玉米粒、冻菌菇……有时候鸡爪锋利的指甲会戳破袋子,露出鸡腿,看起来硬邦邦的。至于生姜、大蒜头和新鲜的绿叶菜,这里暂时还没有。
说实话,我觉得如果顾客有更好的选择,可能也不会买这些冻品……是疫情来得太突然。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