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亦烧仙草创始人王斌、益禾堂创始人胡继红、恒天然大中华区安佳专业乳品副总裁阮建华、伏見桃山创始人藏北、桂源铺创始人郑志禹、贵茶集团副总经理蒙祖徳
1
问:过去这一年,结合自己的品牌,您发现市场上有哪些创新的趋势,或一两个印象深刻的产品创新点?
王斌:我们是误打误撞卖的烧仙草,开第一家门店时,不知道这个产品好不好卖,甚至也不知道什么叫品牌定位,当时的门头就打了“烧仙草专卖”几个字。
可能运气比较好。因为这几个字,让我们第一家门店活了下来了。50%甚至更高的人进来买这个产品。其他产品也有很多,那时候接近一百个,烧仙草的业绩占到一半。
整个发展过程中,接近八年的时间我们换过品牌名,也换过门头招牌。以前是烧仙草,后面奶茶、咖啡等都上过,发现还是这个产品卖的最好。
2017年更名书亦烧仙草,寻找我自己认为最大的核心,或者说发展这么多年的根。因为烧仙草让我活下来这么多年,我不能丢了它。别人都可以简单把我们叫成烧仙草,所以到今天书亦烧仙草是产品的回归。
关于市场这些年的变化,我认为不停创新,会造就很多新的品牌,或一些不同消费产品的品牌。对于一些老的产品,比如像珍珠奶茶,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一些老的产品也需要有一些品牌来代表。就会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创新,一种是把老的东西来传承、发扬。
胡继红:益禾堂一直享受爆款的红利好多年。今年茶饮市场的创新,我觉得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说CoCo卖的胶原蛋白奶茶,还有台盖用胡萝卜做火锅奶茶,还有豆乳奶茶,我觉得都是一些闪光的点。
但原料的运用应该更大胆,比如几乎所有甜品店的原物料都可以无缝链接到饮品店。甜品店的爆款放到饮品店也是很好的爆款,杨枝甘露就是很好的例子。
还可以从日常老百姓喜欢吃的甜点、小吃里面找原材料。比如说湖北孝感米酒,日常喜欢吃的糯米圆子、银耳汤,在路边小店买的红豆沙、绿豆沙,都可以加入产品创新。
2019年我印象最深刻的产品就是黄豆粉,黄豆粉在奶盖上的应用很有特点。奶盖纯茶在很多品牌的菜单上都是准备下架的产品,黄豆粉的应用给它带来新的生机,这是我2019年产品方面的感受。
阮建华:2019年跨渠道比较多。不仅仅是专业饮品店卖奶盖茶、烘焙,火锅店都开始卖奶盖茶。也不仅仅是茶上加奶盖,我们今年和青岛啤酒搞合作,做了啤酒奶盖,这个很好,有故事有味道。
藏北:在过去一年,奶盖纯茶基本退出市场,它的后代产品水果奶盖茶遍地开花,无论是东南亚的还是大西北的,无论是蔷薇科还是葫芦科的,能用的水果基本被用完了。说明什么,明年没得玩了。
每一个产品颠覆性创新后,肯定有静默期,静默期大家很惶恐,非常寄托于有新的品类出现,激活它。大家过去一年见过最多的词就是“跨界”,感觉行业把所有的救命稻草都压在上面,基本很多品牌以周、月为单位跨界。
不光是品类上的跨界,还有品牌上的跨界。大部分只是在固定的产品模式上,进行一些微创新,这是在过度消耗。消费者在明年、后年对营销方式、创新方式会变得钝化、甚至厌烦,这是一个趋势。
奶盖纯茶今年基本退出新茶饮市场
还有一个趋势,去年有很多品牌在说,传统奶茶回归了,底料布丁、珍珠传统底料不断凸显。我们有原料供应商经常打电话说,水果茶不行了,传统奶茶回归了,我这有支产品,肯定要上,肯定卖的好。
传统奶茶在新茶饮店卖出新茶饮的价格,这是很大的问题,因为新茶饮提出之初,它的品质体系、价格体系是新规则。
郑志禹:港奶是七八年前特殊的形式切入市场,到今天有变化了。最开始是特色产品,但现在是基本配置。
我们一直认为港奶、台奶、东南亚、日式都是从业者视角,不是顾客视角。就好像我们和顾客交流,顾客心目中桂源铺不等于港奶,桂源铺等于冻柠茶、鸡蛋仔。
整个2019年,我觉得饮品市场的创新是越来越理性,守正出奇。
前几年大家想做颠覆性的东西,是出奇,这两年开始做品质端的创新。2019年更聚焦于品质的变化,聚焦于一些零售端的产品,比如阿华田的产品、大白兔奶糖、奥利奥卡夫的产品做跨界联名,变相对品质加持,这对整个行业是非常好的事。
大家聚焦于品牌、逻辑、规划,聚焦于茶叶和水果的属性,是一个行业慢慢成熟的变化,可以走很多年。
蒙祖德: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高品质化、健康化。曾经对于品质要求,这杯饮品是什么不是太在乎,到现在是越来越在乎。
2
问:创新越来越难了,怎么看饮品行业产品同质化的现象?
王斌:就同质化来说,我觉得是市场的感受同质化。虽然市场表现是同质化,背后并不是同质化,背后是越来越细分,越来越有自己的产品。
不管是黑糖珍珠还是奶盖或珍珠奶茶,还有烧仙草、杨枝甘露,包括烤奶,背后对应的是某一个品牌,并不是所谓的大家都在卖。其实人的认知里已经确定了,杨枝甘露是7分甜,烤奶属于益禾堂,越来越明确了,市场往下或往深度的一个现象。
我觉得同质化这个东西,并不是一个坏事,大家在市场上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是经典产品。所以对于创新、同质化,我觉得还是要做符合自己调性、擅长的产品,同质化反而有一些好的东西。
不管是被同质化还是主动同质化的,都会给品牌一个好的判断。
胡继红:烤奶一直伴随益禾堂品牌的成长,做这个产品是我在杭州的时候,尝到了某一个品牌做的产品,用焦糖糖浆做的,很有特点,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同类型的产品,就做出了烤奶。
对于产品的同质化,在饮品行业的现阶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什么原因呢?
第一是供应链,供应链品牌和工厂之间的沟通是透明的。比如某个茶叶厂商去到武汉,他跟我说这个茶叶前香尾韵很好,奶茶上不上?为益禾堂定制的。去了成都,跟王斌说这款茶叶前香尾韵非常好,水果茶、奶茶非常好,上不上?
第二,饮品行业这么多年,行业内人员的水平、素质都在提升,都差不多,各个品牌的口感差异大吗,我觉得未必。现在你想把一杯水果茶和奶茶做难喝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大家水平都很好。
所以,我觉得同质化是不可避免的,要在产品上形成壁垒,唯一的可能就是供应链。形成壁垒有两个条件,第一我有你没有,第二我知道你不知道。
要做到我知道你不知道很难,要做到我有你没有,是有可能的。比如某一款特殊香味的柠檬,你虽然知道,但你买不到,因为这个是我种的,我不卖给你。这是我对产品同质化的理解。
阮建华:同质化也是一个现象,胡总提到厂商在背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商家,需要有一点自己的特色,但不用所有的产品都有特色,一两个单品有特色还是有必要的。
藏北:同质化这两年会出现,是因为信息差的确越来越小,品质泛化很快。这两年,大家应该是左手爆品收割流量,右手用新媒体加速品牌。
让自己的产品更具有吸引力、话题性,借鉴当下流行的元素,他们借鉴的就是两微一抖。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