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娃哈哈对“大红枣枸杞酸奶”进行升级,加入了芒果口味,主打益生菌发酵。
2018年娃哈哈又把已经上市八年的“天眼晶晴”换了个包装,然后授权中南天眼科技为指定经销商,将其重新投放到微商渠道进行招商。
……
此外,娃哈哈还曾涉足过其他行业,2003年做童装;2010年进军奶粉;2012年又进军房地产,计划做城市商业综合体;2013年斥资150亿元进入白酒业……但它们的结局都逃不出高开低走的命运。
如果说进军其他行业遭遇失败,可以用其他行业的属性、特点与食品行业不同,娃哈哈的经验不足来解释,那娃哈哈众多新品纷纷折的现象就说明它自己也出了问题。
《老子》第五十八章曾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助力娃哈哈走上巅峰和导致其近年来推出的产品频频“水土不服”的或许是同一个因素——完善的经销商渠道体系。
宗庆后对娃哈哈的经销商体系拥有极大的自信,他曾表示“实体零售还有发展期,消费者总要去体验生活,总要去逛逛商场,你看现在餐饮生意就很好,他也不可能仅靠着手机就解决一切的,我认为也不现实。”
据了解这套体系分为总部――各省区分公司――特约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其中与总部直接发生业务关系的一级经销商就有2000多家,娃哈哈正是借这套体系在实现快速铺货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当然追求完善的经销商体系没什么错,问题或许出在对经销商体系的过渡依赖上。
宗馥莉就在近日举行的2019浙商破壁者大会上做了反思“所有品牌都需要了解消费者想的是什么、重视的是什么,而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赖于全渠道销售模式了。企业所做的一切,现在都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改造了。”
结果就是娃哈哈在2018年不仅止住了业绩下滑的趋势还出现了小幅回升,根据《浙商》杂志日前发布的《2019浙商全国500强》榜单显示,娃哈哈2018年的业绩为468亿。
如果没有宗馥莉近日对王力宏的一番表态,娃哈哈的业绩回暖或许可以视为其涅槃重生的重要信号。
但现在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个表示所有品牌都要了解消费者想的是什么,重视的是什么的宗馥莉真的了解消费者吗?难道消费者重视的只有依托于代言人的花式营销吗?
这个问题不解决,别说往日的千亿目标,就是此前783亿的最高纪录娃哈哈也很难实现。
民营企业第二代的交班难题
解约一事之所以被外界关注,表面上是宗馥莉出人意料的决策,以及这次的言论,其实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娃哈哈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新老交接。
今年四月宗庆后首度提到退休“我想我应该是准备退居二线了”。
但在公司管理层经历变更后,宗馥莉并没有加入娃哈哈高管团队。宗庆后对此表示:“让她自由发展吧,她愿意干什么就让她干什么。”
此前关于继承人一事宗庆后曾经提过两个方案,第一种就是宗馥莉接班,第二种则是交给职业经理人,而且宗庆后也表示一直在储备相关人才。
虽然宗庆后不排除让职业经理人接手娃哈哈的可能性,但梳理他这些年为宗馥莉安排的工作岗位不难发现,宗庆后其实还是更倾向于让她“女承父业”的。
2004年宗馥莉留学归来后,宗庆后直接让她空降到了娃哈哈萧山二号基地管委会担任副主任,从颇为枯燥的生产基层做起。
2005年,宗馥莉兼任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卡倩娜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位。
2007年底,宗馥莉开始执掌为娃哈哈代工的宏胜集团。
不难发现无论是最初的生产管理还是执掌宏盛,宗馥莉都没离开过食品行业,而从基层到高管的变化也让她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所以尽管宗庆后与宗馥莉在诸多问题上的存在分歧,但让女儿自由发展的说法大概跟王首富让王思聪亏两次然后回来上班的意思是一样的。
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些差距。
宗馥莉曾说过自己最大的挫败感来自父亲的不认可,她不想一直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下,希望能够带领娃哈哈做出不一样的成绩。
实际上宗馥莉也一直从用行动表达着自己的态度,一方面先后主导了娃欧商城、收购中国糖果、定制化果蔬汁品牌——KellyOne等项目,但这些项目都以失败告终。
另外,宗馥莉不仅与父亲存在分歧,似乎在留学归来后对中国社会也缺乏了解。
有留学背景的宗馥莉行事风格有些“直”,在她眼里规则最重要,一些公司元老也曾对此对其“劝谏”,希望她能够处事圆滑一些。
但宗馥莉的态度却是“那都是早期,现在我基本上不见他们了,不是他们见不到我,而是我不想见他们。”
无论是关于公司发展的分歧,还是对中国社会人情世故的不理解,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如何实现稳定交接,不仅是摆在宗氏父女以及娃哈哈面前的难题,也是上万家中国民营企业家们的必修课。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作者 商陆)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