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大悦城在天津首创主题街区,之后凭借主题街区IP成为商业界流量大户,炙手可热。
一时间主题街区被神化为购物中心的体验“头牌“,从者络绎不绝,主题街区开始慢慢泛化,直至现在有滥化倾向。
有数据统计,近4年购物中心室内主题街区年均数量增长率高达108%,新玩法令人眼光缭乱。
但现实是主题街区虽多,很多街区并没有如预期所想,为商场带来新的消费动力,反倒沦为人气死角,主题街区是否值得追捧?好的主题街区都有哪些打造思路,明源君将一一细说。
消费分化下
主题街区是满足异化需求的最佳尝试
但做得好一定是连环动作
朝阳大悦城的主题街区产品经理曾表示,消费结构形成分化时,主题街区给了客群另一种选择的可能性。
正是抓住了这波分化需求,朝阳大悦城才能在购物中心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凭借主题街区筑就自己的竞争壁垒,每年保持双位数的复合增长率。
那么这种分化的需求是什么了?
先看看当代青年的生活,他们瘫在沙发上就可买遍全世界,进个佳琦直播间就甘愿掏光口袋。很大程度上,进购物中心购物不再是最大需求,他们愈加看重精神和文化体验。
同时不同年龄层如80、90、00后,不同年龄代又会衍生出不同的消费偏好。譬如90后、00后更多关注潮流、艺术、二次元、电竞、网红等文化体验,而80后多看重来了购物中心有没有儿童游乐设施?若用整个大盒子来做这些需求,不太现实。
所以一些购物中心尝试内部自行解体,形成一个个区块打造成主题街区,这类室内街区有沉浸体验感还能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成为购物中心吸引人流的新物种。
而目前真正做得好的主题街区从空间设计、品牌招商、店铺陈列到后期运营一定是个连环动作。某一环做不好,主题街区就会成为空皮囊,毫无灵魂,最终会沦为商场的“人气死角”。
空间打造
围绕主题做仿真设计
细节处打磨街区体验感
相较于商场其他区域,主题街区提供的体验迥然不同,整体上来看是一种室内空间室外化的场景体验,同时这种体验有主题,而不是随意天马行空和混搭。
一、明晰的空间主题,整个街区围绕主题做仿真设计
主题街区最为基础的是一定得有主题,整个街区围绕着主题做仿真设计,做出主题的形。
以上海世纪汇的1192弄为例,主打“老上海复古风”主题,还原老上海的十里洋场。从灯光来看,采用老上海的白炽灯,有些路段还有特色霓虹灯;墙面来看,老式砖面纹,泛黄的墙壁上贴着女郎招贴画,沿着墙根放着竹椅子,一溜儿老式麻袋包、货箱子;地面是里弄街面砖纹,公区各处零散停放着人力三轮车和28自行车。
临街的商铺是半拱门样式,建筑的窗户是彩色玻璃,整个街巷一连串的场景打造无处不透露出老上海风情。
除了街区景观的还原度高,一些细节处也足够感人。洗手间一水儿的水泥墙面,金属标志和箭头非常清楚明确。用“旗袍”和“大褂”作为男女厕的区分,街上的保安小哥穿着民国时期的学生装,各种细节营造老上海氛围。
这个街巷不仅吸引了很多中老年回忆粉,很多90后、00后也跑来这体验民国风情,自18年开业至今,累积接待游客4000万。
2、室内空间室外化,营造毫无违和感的沉浸式体验
主题街区除了有明确的主题,另一个迷人处在于,当你行走在室内街区内,恍若走在室外的大街上,毫无违和感。
这种体验全然通过空间设计来实现,譬如品牌门店的装修城街边小店的模样,地面使用室外街区使用的方块转地面,公共区域放置一些街区的物件。
比如街区内有放老式的路牌,角落里有黄包车,交叉路口有红绿灯,沉浸感满满。
品牌招商
每家商户都是主题街区的灵魂所在
有场景感的空间引人入胜,引进优质租户,和空间打好配合才是街区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且街区的品牌需要配合主题,具有一定独创性。
一、品牌配合主题,又要有独有性
比如1192弄打民国风,街巷里的商户引入一些老上海小吃品牌,广州天河万科广场打造的巷里食光主打岭南风貌,招商人员深入大街小巷,将以往隐匿在广州街头巷尾的小吃品牌引入购物中心,比如龟苓膏专门店龟正盅,传统广味甜品芝麻糊世家、街头小吃萝卜特牛杂等,全都是商场独家。
又如去年被吹爆了的朝阳大悦城主题街区--度刻,主打轻艺术主题,引入了13家与主题理念契合,又能和商场其他区域体现差异化的艺术品牌,比如主推的“晓岛“是高晓松发起的首个文艺空间,超级猩猩是华北第一家主题店”呼吸庭院“,READWAY·上海三联书店为北京首店,magmode 名堂落地首家概念店“名堂设计师品牌出版社”。
每一个品牌,至少有一个可以深入解读的特点,这种特性主要集合消费者标签,主题特色,甚至是“第一家“的文化符号。以此为消费者提供独有的主题体验。
二、实在找不到优势品牌,自创是个选择
美国传奇商业操盘手Shaheen的先锋商业在寻找品牌方面非常执着,他们的招商人员一度很苦恼,谁都想找到优质又独特的商家,关键是找不到。最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选择“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商户那就自己创立一家”。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