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2018年,三顿半的第一批迷你杯装即溶咖啡上线,创始人吴骏在下厨房和微博找到一批KOL,把产品寄给他们做样本测试。 仅在下厨房的口味研究室,第一批产品就被驳回了三次。
测试的问题,也很详尽“比如10包产品中最喜欢的是哪个?哪些是有问题的?整体冲泡的比例是多少?包装的形式?你会送礼还是自己喝?”。后续三顿半的每一次产品问世,都是集合了“KOL、专业机构、展会调查问卷、第三方机构、线下店、产品领航员。”等六个方面的综合意见。
喜茶的聂云宸,也很喜欢从微博上了解顾客喜好,不断精进研发。
一个雪糕、一个咖啡、一个茶饮,在不同的赛道上,他们用了同样的“笨方法:通过社交平台的交互,积累种子用户,完成初期产品的打磨和传播。
后续组建营销团队之后,也许会采用系统化的策略做营销。但在品牌的草创期,测试即传播,改进即交互。在一次又一次迭代、用户交互中,彼此加深了羁绊。
当你有一天产品问世,用户看到自己的意见得以呈现,这种成就感会让人忍不住疯狂安利。 这100个或1000个非常爱你的用户,就是品牌播撒在社交平台上的原子弹,每一个都裂变力惊人。
-04-
供应链:网红之后,供应链才是壁垒
“网红是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今网红化和20年前在央视打广告的行为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不同的流量获取方式。 随着渠道的碎片化,需要先做网红,再由网红通向品牌。红了以后,支撑产品的永远是供应链。 ”林盛说。
三顿半吴骏曾有8年咖啡馆经验,对咖啡供应的上下游无比熟悉,助力他在产品上做革新。喜茶也同样重视供应链,不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茶叶供应商合作,还拥有自己的茶园。
相比于这两个品牌,钟薛高供应链是最重的。 “我要生产的东西,是目前冰淇淋领域里,相对比较少的,零添加,尽量不添加,用料更好。区别于传统的冰淇淋领域,想达到这样的要求,对供应链必须重塑。”林盛说。
钟薛高虽然没有自己开工厂,但投资设备、生产线,亲自组建采购、生产团队,相当于斥资开了一个“厂中厂”。林盛甚至把钟薛高前六个月的投入,一半的钱都砸到了供应链上,截止到目前,供应链上的投入已经近千万。
“一开始,大量的资金就应该在供应链上,拿品质留老用户。 让消费者从好奇到长情,表面上看是品牌,骨子里是品质和创新的事情。 流量花钱可以买到,但最终拼的是把东西做好的能力。”林盛说。
针对中国高端产能稀缺的问题,钟薛高也提出了解决方案:找到有意愿进行产能升级的工厂合作,输出自己的管理方案。
比如,钟薛高一直坚持用秸秆棒来制作雪糕棍。但目前中国能够生产这种雪糕棍的工厂数量少、产量低,管理方式也相对初级。 为了保证秸秆棒的品控和生产安全,钟薛高特意派出品控驻厂,帮助工厂改进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
和新茶饮普遍的供应链推动行业不同,林盛认为:“并不是先有了中国制造,才会有中国品牌,而是 大家先要去想未来的中国品牌是怎么样的,我们才能倒逼出来一个好的中国制造 ”。
品牌为供应链输出管理和改革方案,从而实现共赢,也是新茶饮值得思考的问题。
-05-
穿越周期,关注长期价值
在商业史上,小成靠机会和技巧,大成靠趋势和周期。
不得不承认,今天写的三个品牌,都是踩在了趋势和周期的节点上,才能快速蹿红。但成功的机会,也不完全和红利有关。
从宏观经济来看, 大家对产品的消暑解渴需求,变成了享受型需求,对产品品质要求会更高,这是大趋势给的机会。不管是针对冰淇淋、饮品,还是衣食住行,所有的升级,追求美好是没有上限的,这是本能。
细分来看,喜茶在2017年茶饮向上的周期下,以“真茶真奶真水果”升级了曾经的粉末勾兑奶茶;三顿半在2018年咖啡激荡的趋势下,以三秒即溶的精品速溶,与传统速溶展开竞争;而钟薛高,伴随着生鲜产业大规模投入冷链,冷链成本下降的背景,才能用0添加、短保的中式雪糕占领心智。
冷链成本的下降是雪糕发展的“借势”
梁宁曾说:生意人活在当下的机会里,而顶级企业活在历史周期里。顶级企业一直在观察周期,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利用周期,一直在为跨越周期作准备。
林盛算过一笔账:如果现在放弃产品“不添加”的标准,开放便利店、超市的渠道,钟薛高可以瞬间达到过亿元的营收。不过,为了坚守品质,做一个长久的品牌,他暂时放弃了这一想法。
对喜茶来说,如果开放加盟,很可能在一年时间就能把店开遍全国,总部也能赚的盆满钵满。
但很明显,他们对在当下已经成熟的周期里,如何在这块地里多收三五斗没兴趣。他们关注的是, 在下一个大趋势里,如何穿越周期,借势而起,成为超级体量超级品牌,而不是被周期消灭。
借势而起,而不是被周期消灭,
做生意只关心当下的问题怎么解决,关注技巧和方法论。而干事业关注的是趋势、范式和周期。
比如暴风、迅雷、猎豹都是一个产业周期的赢家,创始人彪悍无比,能把一个机会吃干净。但是当这个产业周期开始衰落,却未能为下一个周期作好准备。
对如今的钟薛高、三顿半、喜茶来说,他们赶上了这一波产业周期、用户周期、市场周期。 但周期无始无终,永远波动震荡。
对所有想复制他们成功路径的品牌来说,关注长期价值,才能像阿里或者华为一样,跨越3-4次周期,真正炼成领域中的“BAT”。
来源: 微信公众号:咖门 国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