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茶饮疯狂过后,无论胜利还是失意,都该停下来思考如何“活着”。
门槛低
在传统认知里,认为只要能拿出30万、50万就能开一家奶茶店。
按这样思路想,门槛确实很低,低到你走进去发现其实是一个坑,很容易摔倒。
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律法规缺失
这带来的结果是:产品抄袭、创意抄袭、品牌抄袭严重。
前一段时间在南京,有一个品牌, 跟一家公司打了 45 个官司。耗费一年多时间,花费将近一百多万。最后打赢了,也收不回来成本。
因为很多这种侵权公司,会提前做财务转移,维权成本非常高,效果也不明显。
快招公司扰乱市场
快招公司在饮品行业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
我曾去过一个快招公司的办公地,它是一个独栋的楼,第一眼走到大厅,感觉像进了五星级酒店,非常豪华;然后绕过大堂,是一个个独立的小门店,有做小吃的、做茶饮的,各种品牌的茶饮和市面上的产品极度相似,总有一款会适合你。
他们的外包话务人员大概在 6000 人左右,每天有 6000 多个人打电话,就是进行加盟推广。可以反应出这个市场还是比较乱的。
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匹配度低
喜茶一个店一年用几吨茶物料,但使用到大陆的茶物料,占比有多少呢?可能并不高。
现在上游的茶产业工业化程度是相对低的,这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新茶饮对高级风味有追求,但也要兼顾效率——希望有比较好的品质,同时要兼顾相对比较低的价格。
但从市场端了解,目前上游产业相对难以满足新茶饮的一些诉求,现阶段大陆唯一一个性价比做得不错的是茉莉花茶,能够实现量产,实现品质和价格的相对平衡。
乌龙茶有那么多香型,那么好的风味,但在新茶饮里面的应用并不多。
所以,供应链很难去匹配到批量、安全、稳定的特性,供应到新茶饮市场上来。
除了茶物料以外,水果也是一样。水果市场,整个价格稳定性的波动还是比较大的,没有一个合理的机制去控制。
还有茶叶高级风味商业化的获取效率低下。
泡茶设备这块,新茶饮门店都很困扰,即使用进口的、很贵的机器,在表达风味和实现效率上,同样很难满足诉求。
很多品牌都是在用茶桶泡茶,他们并不是不想要好东西,是现在供应链很难去满足。
比较好的一点是,很多供应链还在做一些积极的调整,包括泡茶机萃茶机,都在做一些新的尝试。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茶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