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快时尚门聚焦于服饰零售,店场景过于单一,未能跟上此前零售跨界,或零售集合店的风潮。 当下购物中心的内容及空间演化的结果,是更加注重个性化体验,而非提供标品货物。因此,一些由于各种原因撤店的快时尚品牌,都被比之效率高、或体验更好的业态代替了。
从体验方面来说,快时尚门店为消费者提供的乐趣已经不够多;从门店数字化升级来看,其起步都比国际一线品牌或国内时尚品牌晚,没有及时跟上国内商业环境的变化。
快时尚之后购物中心的下一个引流器是什么?ZARA 和 H&M “黄金搭档”落幕后,下一个能掀起购物中心人流与消费浪潮的会是什么?购物中心中对此不断做出探索。我们可以依托现状,对购物中心未来的“引流器”做出几个假设——
假设一:“中国设计”或将时尚进行到底
中国国潮和国货的崛起过程,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设计逐渐走向强大的过程有类似之处。
众所周知,日本设计有着强烈的本土文化风格,并渗透于建筑、街道、商业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已成为日本文化输出的一部分。
二战后,日本全国性设计团体,日本宣传美术协会(日宣美,Japan Advertising Artist Club)成立,在各方面引领国内设计风尚,经过十年发展到了顶峰,而当时其设计风格受西方国家影响还较多。
60年代,日本设计中心(NDC)成立,吸纳各界的杰出设计师,提倡“以人为本”,输出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设计。 当今,中国设计在文化自信得到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迎来了转折点,并开始走向世界。未来,当中国的设计产业日趋成熟,将是“国潮”真正渗透到商业场景的时候。
假设二:品牌更新,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改革开放后的40年,外资企业在我国不乏几进几出的案例,也有不少在经历低迷之后重新找到了在国内经营诀窍的品牌。 顶级奢侈品牌在百年经营中也有陷入低谷的时期。在中国,奢侈品最近的一次低谷期约在2013年,各品牌经营也陷入瓶颈。
当时,GUCCI 更换设计理念,为其设计融入浓烈风格,新的设计师 Alessandro Michele 带领其走入了下一个巅峰。 因此,快时尚品牌找到新增长点的可能性也不应被排除,在时尚的轮回中,快时尚品牌在积蓄力量之后,或可创造新的价值。
假设三:“快”的概念向其他业态延伸
快时尚最初崛起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其高周转率带给消费者的时尚效率。存量时代,“快”的概念依然与效率有着重大联系。 当下,购物中心内公认的高效业态即是餐饮,餐饮也是最注重提效的业态。尤其是以新式茶饮为代表的中小餐饮,已成为购物中心客流和销售最密集的业态,对租金的贡献也最强。 快时尚店面撤出后,一部分购物中心选择以餐饮商户替代,是目前看来将坪效进行由低到高转换的有效方式。
假设四:新零售在购物中心全面崛起
目前,国内新零售概念衍生出不少贴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需求的商业场所,如积极进行创新的实体书店、不断追求升级的家居业态等。
书店+、时尚+ 等概念被提出,其本质是重组商业场景,为消费者提供融合的价值,也是做增量的一种体现。 在未来,有趣的新零售店面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快时尚”,产生聚合效应,并吸引更多消费者。
快时尚式微,展现的是一个商业时代的退场。快时尚的“快”已无法适应消费环境的需求,也与购物中心所追求的效率不符。
加速变化的中国商业环境下,能紧跟新一代消费者的内容才是长久的经营法则。
您对快时尚衰退有什么看法?快时尚过后,您认为购物中心的下一个强引流业态会是什么?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来源:RET睿意德)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购物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