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哄抢的麦德龙,最终牵手了在中国的竞争对手物美。
进入中国市场23年,麦德龙也曾风光无限,就连卖身,也被被多家PE、房地产开发商、互联网巨头争抢,其中不乏博裕资本和房地产开发商万科组成的财团、厚朴投资与生鲜移动电商平台美菜网组成的财团,以及高瓴资本与永辉超市组成的财团,等等。
至此,欧洲三大在华卖场中,家乐福、麦德龙都已经卖给了中国企业,外资零售退场,只剩下时不时传出关店消息的沃尔玛。
入华23年,麦德龙为什么要卖身?
卖身的麦德龙,也曾在中国市场志得意满。
麦德龙初次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96年,那个时候,来自德国的麦德龙是欧洲第二大零售批发超市。在它进入中国之前,家乐福和沃尔玛的第一家店分别开在了北京和深圳,麦德龙则选择了上海。当时,麦德龙“现购自运”的仓储式商场模式,让上海人民觉得非常新鲜,比起本地的联华超市来不知道高级了多少倍。
作为大卖场,麦德龙的模式的确有自己的优势。虽开在城郊,但门店一般能有上万平,有的甚至能达到5万平,商品种类非常多。麦德龙的经营模式以批发为主,积累起了大量的酒店、餐饮、中小型零售商等客源。居民用户则在最初觉得它也多有不便,除了位置远,买东西还需要办会员卡,那时候商超会员制度并不普及。
麦德龙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从一开始就离不开中国企业的帮忙。资料显示,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获准在中国开展连锁商业的合资企业,麦德龙集团持股90%,新长征集团和锦江集团各持股5.1%和4.9%。
进入中国市场3年后,1999年,麦德龙做出了26亿元的年销售额,虽然不及联华超市当年的73亿,但也远超大润发、家乐福、沃尔法等商超。此后,麦德龙开始在中国市场稳步扩张,门店数曾10年扩增10倍。
2008年,麦德龙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做出了655.29亿欧元的历史性营收,并且在中国扭亏为赢。
但慢慢地,由于过于倾向B端客户,麦德龙在C端用户群里渐渐失去光彩。并且,成本居高不下,致使连续亏损,一方面是少而分散的门店提升了配送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开店只买不租,买地成本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区区95家门店的麦德龙,卖身价格要远高于拥有210家大卖场的家乐福——地都是自己的。
除了在中国市场遇到的瓶颈,麦德龙德国总部也不太平,业绩连续多年下滑,近几年总部也在通过裁员来缩减成本。麦德龙中国的曾在一年前换了总裁,希望通过新人新手段来提高盈利能力,但事与愿违,只能卖掉中国业务以保全自身。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麦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