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一开始就采用核心团队持股的太二,成立4年时间,已经成为品类代表品牌,目前已经突破100家店,仅2019年就要新开将近70家门店。
而此次巴奴进入上海市场,更是集合了从产品、品牌、供应链,以及组织力的综合力量。
巴奴除了毛肚、野山菌汤等多款爆品,在品牌势能上对上海早已进行了布局,巴奴以供应链为支撑,先是在无锡成为火锅领导品牌,之后把门店扩张到常州、苏州。
眼看上海近在咫尺,巴奴又复盘进入北京的经验,引入精细化管理提升组织力。
经过两轮培训,为进入上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收割和收购,双管齐下
所有的今天,从来都是从昨天走过来的。
5年前,巴奴刚开始挑战海底捞时,海底捞在郑州只有4家店,现在已经达到27家店。而巴奴门店数也达到了23家。
当时很多人只是看到热闹。而巴奴和海底捞却在同城PK之际,不约而同进行了市场下沉。
巴奴跳出郑州,在河南其它重点城市完成了战略布局。在无锡开辟根据地,成为区域头牌。
之后,又战略性进入北京市场。2019年年初,它又进入另一个核心城市—苏州,开业即火爆。南征北战,势头强劲。
海底捞更是狂飙突进。在完成香港上市之后,大力进军三四线城市,仅2018年末一个月,就在二三线城市开了10多家店。
回顾这一切的开始,非常有趣。
2016年,当餐饮人还在沉迷“匠心”时,餐饮老板内参就痛批“匠心”,主张有实力的品牌要做规模。当时,整个餐饮市场,已经由购物中心开启了马太效应。
如今,购物中心已经像筛子一样,对餐饮业进行了大浪淘沙式洗牌。结果就是,强势品牌已经在购物中心成功会师。
在北京,西单君太百货负一层为例:西贝、云海肴、巴奴、和府捞面,手牵手,肩并肩。
在上海美罗城,除了老牌的江边城外、新元素、鹿港小镇、度小月,更有乐凯撒、喜茶、太二、喜家德、鮨鲜等新秀。
在新一线城市郑州,正弘城购物中心,头部品牌更是云集:火锅品类有巴奴、湊湊、豆捞坊,茶饮有喜茶和奈雪,其它全国性品牌有北疆饭店、鹿港小镇、度小月等等。
这些头部品牌除了亲自上阵,还会用子品牌,或者新创品牌收割市场。
比如我们熟悉的王品,就连续新推了鹅夫人、鮨鲜、舞渔、海狸家等品牌。
在厦门做创意菜的“宴遇”,新创了主打厦门菜的“荣先森”,门店已经开到了上海、杭州等地,引发排队潮。
可怕的是,新的风向出现了,那就是——收购。
8月23日,百胜中国收购了650多家规模的餐饮品牌:黄记煌。
而海底捞也明确未来发展举措主要在三方面发力:
一是继续战略多开店,二是持续提升就餐体验,第三项就是策略性地寻求收购优质业务及资产。
然而,更可怕的是,现在你还没有找到做大规模的方法,下一轮你连被收购的机会都没有。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王新磊)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