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至今,餐饮行业从亢奋高歌,到逐渐趋于冷静。如今,正进入品质竞争、段位竞争的高水平角逐阶段。 尽管有着残酷的竞争和淘汰,但餐饮行业依然不乏焦点。
他们通过不断的摸索,给餐饮人提出不一样的方法,亦或是印证新的增长趋势。 面对一直以来“坪效”、“时效”、“标准化”的难题,餐厅究竟该如何破局?以下几个例子也许能给我们指出一些方向。
“社区店”概念横行线上大数据能给出更精准的建议
大品牌的某一个小动作,往往决定了某种巨大的走势。 在去年的中国全零售大会上,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就说到:“西贝已经在尝试新的社区店,是一种集合了外带和零售的精品店,只有50平米,有点像香港的茶餐厅,可以坐下来慢慢吃,还能享受服务。”
“社区店”的概念已经火了两年,西贝也不是孤例。
麦当劳、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也都先后布局“社区店”,星巴克还开出了中国首家社区体验店。
过去,餐饮老板开店选址,只能靠人为观察,去找人流量大的地方,多方咨询权衡,方能敲定。 但是“社区店”打破了这一传统。
这是在分析了美团、口碑饿了么等平台大量用户的线上订单数据之后,根据交易数据、流量分布等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圈出的众多网格,然后从中挑选而定。
商家这样的选择,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餐厅很重要的“坪效”,避免了因为主观的判断不准确,造成选址的失误,白白亏损。
数据指导产品,咖啡店客单价提升10% 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19》显示,2018年“连锁加盟”重启,中国连锁门店增长率达23%。
而产品标准化,是一个餐饮品牌做好、做大的必经之路,也是连锁餐饮必须克服的问题。我们熟知的国外品牌如肯德基、麦当劳,都是标准化的典型例子。
标准化强调“精准”,就必须依据数据的判断,而不是人。比如,单菜品的高效制作和套餐的精准选品。
在第四届中国餐饮创新大会上,餐道CEO王曦告诉我们,产品要根据消费场景做出改变。 餐厅设在CBD区,就应该关注一人和两人的餐食,设计的套餐、产品就要相应符合这类人群。
如果是在娱乐场所,人群更多,丰富的套餐组合往往更好。
他透过数据发现,受星巴克的影响,大杯是普通用户认定的中间形态。
因此,他建议咖啡类品牌在选品时,整个杯型默认上定义大杯。 大杯跟中杯的价格差了三四块钱,从结果来看,整体客单价因此提升了10%。
数据,会让餐厅更加精准地发现最好的搭配、利润最高的组合,这永远是最符合商业逻辑的。
玩转营销,餐饮“老字号”重焕新生 去年1月,被誉为"最会搞事情"的老字号五芳斋,联手口碑和天猫,在杭州市文三路上,推出了国内首家无人智慧餐厅。菜品推荐、营销方案全都由系统基于大数据自主完成。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数字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