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于回力的印象,绕不开建国初期的风光历史,彼时回力在市场上极为抢手,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历公司合营和数次裁并、改组、更名。
哪怕物质匮乏,回力也过得风生水起。虽然销量不高,但影响力只增不减,炙手可热到脚穿回力球鞋的青年出门都有鞋子被抢的风险,“小白鞋”无疑是潮流的风向标。
从曾经被抄袭,到疑似去抄袭
然而,树大招风,就在上世纪的国内市场上备受瞩目的时候,回力遭遇过数不尽的无情抄袭。一双正版的回力球鞋售卖价格近36元,而一双盗版回力球鞋只要15元。
“假回力”偷工减料,从皮革、内垫、和鞋底上做文章,质感粗糙、透气性差,更不可能保证如正品般的抓地力。
但即便如此,盗版回力依然猖獗,凭借折半的价格和受众对回力的青睐,极大影响了正品的销售市场,所受损失不可统计。
因为环境的变更和时代的限制,回力无力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回力在建国后可统计的最早注册的商标是1978年申请的“前进”商标,而更早的“回力”商标则没有申请日期的数据,只显示“商标已注册”。

今年,回力的商标申请步伐依旧没有停止,只是领域大有改动。新的商标申请不再涉及服装鞋帽或者健身器材,而是厨房洁具、布料床单、科学仪器……乍一看似乎是改了行。

不过在老本行上,回力的目光逐渐脱离了原来经典款式的球鞋,产品的创新需要注入新的血液。今天如果在购物网站上输入“回力”进行搜索,众多商品中很难看见人们记忆最深刻的白球鞋。
质疑声由此发出。各大社交软件上有关“回力抄袭”的帖子层出不穷,指出回力鞋越来越缺乏自主创新,新款鞋的设计几乎“照搬照抄”各类大品牌的经典款式,甚至毫不掩饰地直接“抄袭”友商爆款产品,更有网友调侃称,回力除了回力之外,还可以是匡威、阿迪、万斯、鬼虎冢……

用图片做一个直观感受,将回力与其他品牌的诸多款式进行图片对比后,可以发现如下效果:

回力—阿迪

回力—万斯

回力—鬼虎冢
回力是否遭遇了设计瓶颈我们不得而知,能确定的便是其疑似抄袭的行为让消费者们感到遗憾,让粉丝们大失所望。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回力最近一次被起诉是在2018年7月,案由是“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原告是著名的娱乐壹英国有限公司和艾斯利贝克戴维斯有限公司,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侵权诉讼缠身。
我们难以预测回力的未来走向,只知道从1927年到今天,它经历了无数风浪,包括近年来的“抄袭”质疑。
高超的“情怀牌”,衰落后的突飞猛进
改革开放后,回力在中国市场遇到了“由内而外”的诸多对手。外国品牌的入驻和国内新兴产品的诞生让回力第一次遇到了“稳定的冲击”。青年们的审美取向大有改变,鞋不再是单纯的护脚工具,单有低廉的价格和不错的实用性也不能保住市场地位,脚上也得“洋气”,相对地,回力被打上了“土味”的标签。
1999年,回力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转眼第二年便宣告破产。而上次受到濒临破产的威胁是因为1933年的一场大火,对于回力来说,市场的开放比好像火灾还要无情。
优势早已逝去,回力的销量相比其他竞品而言相当疲软。“土味”球鞋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