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分为“稳健宝”和“成长宝”两套方案,区别在于,是否需要OYO出资进行改造或翻新。OYO为酒店承诺最低保障收益,营收在保障金额以内的部分收取基础服务费,超过最低保障的部分两者分成,两套方案的服务费、分成比例和合同期不同。
这一转型自救的背景是,过去一年半在中国市场的狂飙突进,让这家明星独角兽遭遇了大规模数据造假、运营混乱、大幅裁员、被对手围追堵截的巨大争议。
“原则上,无论是在印度还是中国,这种模式都应该有效,”旅游研究公司Videc的联合创始人兼分析师Chetan Kapoor说,“但只有达到一个巨大的规模,OYO才能赚钱。”
最低保障收益让合作的酒店不会产生亏损。一旦酒店的收入超过最低保障,OYO就不用再贴现,可以从中获取佣金。理想情况下,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但是,OYO的财报里并没有显示出好转的迹象。志象网发现,在2015年之前,OYO都是在月初向合作酒店支付最低保障收益,这部分在财报里被列为支出。2015年之后,它开始在月底支付最低保障收益,对于那些收入超过了最低保障的酒店,OYO会在它的收入中扣除佣金,再支付给酒店,实际上这部分成本就会最终显示为收益。
进入中国不到两年,OYO声称是中国第二大连锁酒店,在330多个城市拥有50万间客房。
但随着华住、美团都卷起裤腿加入竞争,OYO曾经看中的“蓝海”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成本也在逐步攀升。
6月,OYO宣布与美团、携程“重归于好 ”,与两家OTA巨头合作,上线OYO酒店。据界面报道,OYO向美团和携程支付了总额达6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过路费”,并且还将为单个订单支付20%的佣金。
2018年9月获得软银领投的10亿美元融资时,OYO承诺将其中的6亿美元投资于中国市场。现在,OYO面临的一场更加激烈的持久战,粮草和士气缺一不可。
6月,26岁的OYO创始人李泰熙(Ritesh Agarwal)给员工写中文公开信称,中国是OYO的本地市场,要让OYO在中国的规模、投资翻倍。现在,他一个月有20多天都待在中国,与联合创始人阿诺(Anuj Tejpal)一同坐镇中国。
OYO药不能停
作为一个成立了6年的独角兽,OYO已经筹集了17亿美元的巨资。它的融资还在继续。
7月初,印度媒体报道称,李泰熙正在与早期投资者红杉印度和光速创投商谈,打算回购价值高达15亿美元的股票,这是印度有史以来最大的创始人回购。
如果这一回购实现,李泰熙的持股比例将从10%增加到30%左右,这为软银再次向其输血铺平道路。
作为OYO最主要的投资者,软银目前已经持有OYO 48%的股份,根据D轮融资期间的股权协议,未经李泰熙、红杉、光速和Greenoaks Capital事先批准,它不能拥有多数股权。据报道,OYO正在寻求超过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估值可能达到120到125亿美元。
根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的说法,OYO能持续融资的重要因素就是它所拥有的合作酒店数量。“当OYO筹集资金时,它绝对不能失去合作伙伴,或者市场上出现它们酒店正在减少的消息。”一位知情人士称,“由于他们在多个战场上烧钱,我无法想象他们在没有筹集大量资金的情况下继续扩大。”
“你向成千上万家酒店提供免费资金,还要花钱对Townhouse和其他旗舰项目进行翻新,那即使你有数十亿美元,也可以很快花光。”该知情人士补充说。
在印度,OYO的主要竞争对手Treebo和Fab酒店都只拥有500家左右的酒店,它们的定价都在2000卢比(约200元人民币)左右,与OYO相比,更强调酒店的质量管理。
但OYO的视野早就放到了印度之外。它的雄心,是成为“全球最大的酒店品牌”。它的脚步已经踏到了全球24国家的超过800个城市,在12个国家拥有OYO品牌的酒店和出租屋业务(其余为收购的@Leisure品牌)。
据报道,OYO也打算在未来三年里上市,瞄准的是10亿美元的估值。
凭借着全球22万家酒店、85万间客房的成绩,OYO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三大连锁酒店。但最低保障收入的模式,让它很难很快盈利,IPO也因此变得遥遥无期。
“这就像骑虎难下。你筹集了数十亿美元,你的估值已经高达数十亿美元,所有这些钱都是基于一个简单的事实:你是一家快速发展的大型公司。软银并不关心OYO的经验表现,但唯一担心的是其增长规模。”业内知情人士表示。
“当你处于那种你自己创造的压力之下时,很难停下来。你接下来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得更快。”他说。
来源: 志象网-罗瑞垚、Moulishree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O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