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国内最早的大型餐饮连锁品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外来的麦当劳、肯德基,殊不知有一个品牌还先于麦肯出现,那就是“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李先生牛肉面大王”前身),当时其风头之劲盖过麦肯。
如今40多年过去了,这个品牌还好吗?本期《洪波高端访谈》专访其掌门人张林兵先生,带你了解这个品牌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1972年诞生于美国的中式快餐品牌,于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成为国内最早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如今在全国150多个城市拥有800多家门店。它,就是李先生牛肉面大王。
1987年花15万美金开一家面馆
“花15万美金开一家面馆,当时我觉得舅舅肯定是脑子有问题。”张林兵多次说道。
那是1987年,1美金相当于3.7元人民币,他的舅舅是“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以下简称“牛肉面大王”)的创始人李北祺先生。
在张林兵的概念里,开面馆就和街边那些夫妻小店一样,最多也就需要2万元人民币。而舅舅这个举动,让他觉得相当不可思议。
张林兵原本并不怎么上心舅舅的面馆,只是偶然一次路过,不禁让他大吃一惊,店里生意好得不得了,等位的长龙折了几个弯。
后来他了解到这样的排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一天,就连半年后(1987年12月)首家入驻中国的世界知名洋快餐店,同样开在这条街上仅相隔数百米的“肯德基”,其排队情况都无法与之相比。当时牛肉面大王平均一天的翻台率超过30次,排队两三个小时成为常态。
这家面馆环境敞亮干净,一下子就和市面上的其他面馆拉开了距离。而且一斤生面粉和一斤生牛肉就做3碗面,这样的“大碗面条大块肉”,自是比牛肉少得可怜的兰州拉面和只有小碗的担担面,更适合做正餐,也更吸引北方人的眼球。而这样一碗分量十足、汤头味道上好的面,仅仅只需要2.8元。
李先生牛肉面大王的经典牛肉面
不过,张林兵后来才知道,吸引顾客的不仅是因为份量,秘诀更在于后端设备。当时店里所有的现代化设备,如后厨的冰柜、展示柜、装修材料都是从美国原装进口的。他也终于明白为何舅舅开一家店要花费如此巨资: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先进的理念,这碗面的纯正品质难以持久。
而这背后的原因,得从创始人李北祺先生的出生背景以及在美国的创业经历说起。
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复苏,李北祺先生决定回国投资,于是有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北京东四西大街的第一家门店。
开创中式快餐连锁经营先河
舅舅的面馆经营有方,管理独到,生意红火,让张林兵越发感兴趣。而此时自己的工作又遇到瓶颈,最终他决定加入团队,而舅舅也以副经理一职来欢迎他。
“说是副经理,其实是上夜班,最辛苦那个。”等店里晚上打烊后,张林兵就开始为第二天的开市做准备。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每晚要熬煮400多斤牛肚、1000多斤牛肉,场面相当壮观。
在舅舅的熏陶下,张林兵尤其注重“标准化”,一边熬制牛肉一边摸索出品品质的方案,在牛肉面大王第二家店开张时,他就开始设计分配调料包,并亲手编订了第一本员工手册。
而这个拥有美国基因的面馆品牌,不但成为彼时新潮、国际化的象征,更开创了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的先河。
上世纪90年代,牛肉面大王在国内蓬勃发展。1993年在北京开出27家门店,90年代末在全国开店达到200多家。此外,还在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开设大型现代化中央工厂,实现了诸多开创性举措。
随后的10年,牛肉面大王继续高歌猛进。
这源于品牌底子深厚,也源于张林兵的大胆作为。2001年,张林兵从李北祺手里接过牛肉面大王的大旗,成为新的掌门人。他全力打造供应链,为品牌真正建立了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管控。
在当时国内快餐仍处于手工作坊的年代,牛肉面大王的面粉、牛肉已经完全实现标准化,精确到每块牛肉重量偏差不会超过1克,并且在软硬度、形状等各方面完全统一。
工业化、标准化成为牛肉面大王高速发展的引擎,截至2008年总共开出400多家门店,足迹遍布华北地区的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街边、社区等。可以说,华北处处都能看到牛肉面大王的身影。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