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消失在一线城市的下沉市场

  当生活充满目的却失去细节时,日子会过得像一场怎么也无法散场的电影。喜怒哀乐、起承转合,失去那个特定的情绪参照。在一趟趟来路和归程中,变得不再起伏。

  菜市场,每个城里人一日三餐的重要“枢纽”,不仅“碗救”了人们的胃,也承载消化了很多情绪。

  当你走进菜场,扑面而来的生鲜果蔬、花红叶绿,齐齐向你招手,你可以在挑挑选选中打发时间,走进生活真正的细枝末节。

  然而,产业互联网的触角近两年来侵入人们的日常,打破都市生活中这一丝喘息的节奏。

  作为线下最后一片未被开发的流量油田,菜市场成为巨头们抢夺的洼池。有流量有场景、擅长制定各种规则的“BATJ”们,纷纷跑到线下排兵布阵,试图重启人们的菜篮子计划。

  菜市场这杆挑起生活重量的老称面临收称。烹饪生活这桌好菜,买办之功却被“云删除”,谁来守护人间这缕烟火气?

  守护者

  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有一幕场景: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第三空间”的人遇到困难,只要“折叠”时间准确,可向“第一空间”的人寻求援手。

  如果把“每天”看成人类的躯体,现实生活中的“折叠”,其实就隐藏在身体的肌理和纹路中。

  线性的24小时其实包裹着无数个“平行世界”。第一空间的人在凌晨三点的甜睡里,感受不到第三空间的车水马龙,歌舞升平。菜市场就是生活中这个神奇的“折叠空间”。

  重庆渝北,龙山街道余松二路的地下一层,一个500多平米的小型菜市场。这里面冬暖夏凉,像贴着路面专门开辟的一处地下“庇护所”。

  实际上,对周边3个居民小区来讲,它的确像一台永不罢工的机器,每天扮演着一个熟识的老朋友的角色。它站在地下一层的每个角落里,试图和钻进来的每个人交谈。

  菜摊平均下来有5-6平方米,一个挨着一个,并没有明显的楚河汉界。摊位上的菜品SKU几乎大同小异,放眼望去,每个菜摊都差不多。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摆在摊位正中间的菜品各不相同,那是每个菜老板当天出售的“尖货”。

  罗姐的菜摊并不在C位,那是一个距离菜场两个入口最尴尬的存在。如果从左边入口进,她刚好被进门的大柱子完美遮挡;若从菜场右边进来,门口卖水产家禽的同行们络绎不绝的招徕声,经常将罗姐和她的瓜果蔬菜们彻底消音。

  菜场的阴晴四季都在每日按部就班的“出品”中默默淌过岁月的长河,罗姐这个看似不理想的摊位却奏出神曲。她手里掌握着周边小区数十个家庭稳定的菜篮子,每天从清晨到傍晚,她接待的熟客占比达一半多。

  45岁的罗姐喜欢和顾客打交道,但凡在她摊位上买过两次菜的人,她都记得,尤其是小年轻。

  寒暄是交易的一部分。“今天吃点什么?”通常,见有顾客钻进菜场,在她摊位前晃悠,她准会热情地张罗招呼。作为整个菜场的业绩担当,她眼里的世界、生活的真相就是面前这一堆花红叶绿的蔬菜。罗姐的热情劲儿极具感染力,是菜场最有效的生产力之一。

  把叠在一起的空筲箕取一只出来,麻利儿地递给顾客,“喜欢吃啥自己挑。”顾客尤其喜欢和罗姐聊天,关于今天的菜色、产地、个头大小。罗姐更擅长当配餐员和营养师,帮顾客配出一顿像样的午餐或晚餐。这个过程中,她会多卖出斤把二荆条或三两根大葱。

  “年轻人都不做饭,做饭的我都会多聊两句。”5月初的一个傍晚,重庆被罕见的冷空气笼罩,罗姐一边拾掇着卖剩的嫩南瓜一边惆怅。一天下来,XX下班来买了南瓜、XX今天还没来光顾……罗姐总习惯性地琢磨着。

  有时等到傍晚7点多,站在一旁盘点的丈夫会催罗姐下班。全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一层待着,终年不见阳光给了罗姐白腻的皮肤。尽管如此,每天凌晨5点过就钻进菜场、一连坚持20多年的经历还是让几条深刻的鱼尾纹大肆爬上了罗姐的眼角。

  3个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罗姐本身没有一丝关系。在折叠的几个小时,他们彼此很难相遇。但“买办一桌好菜”让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了一丝丝交叉关联。

  晚上8点半,晚饭吃毕,周围华灯初上。在丈夫数次催促中,罗姐方才打定主意,结束一天的守摊工作。这一天,有人没来;这一阵,有人消失了。

  无声无息中孕育着巨大的变化,而对这种变化的感知总是顷刻间到来。突然有一天,罗姐回过神来发现,一批老熟客似乎彻底消失了。

  闯入者

  傍晚时分,微风拂煦,又渐渐止住。街边不时有汽车开过,瞬间又消失在道路的尽头。一个身穿黄色冲锋衣、头顶头盔、手里拿着手机的快递员,急匆匆地钻进菜市场。

  在罗姐背后摆摊的是吴姐,比罗姐年轻几岁。黄色冲锋衣钻进来径直走到吴姐的菜摊,简短交流后,他拿出手机点击屏幕“取货”,提着吴姐早先准备好的塑料口袋头也不回地走了。袋子里装着对面小区某上班族今晚的食材。

  一个案板,一个碗柜,三两个蔬菜,半斤肉……曾经,这个塑料袋会被亲自拎回家,扔进厨房的灶台。它的主人在经历一天的生存大战后,这天的生活这才刚刚开始。

  生活最终都会汇流到一个厨房,果蔬肉禽从五湖四海来,经菜市场这个集散地跟着主人回家,在傍晚这顿饭里支撑起生活的仪式感,找寻人间真实的意义。不管你今天过得兵荒马乱还是怡然自得,它既是解药又是庆功酒。

  不论是菜摊位置还是蔬果SKU,亦或是摊位人手都比罗姐更胜一筹的吴姐,开始渐渐向线上靠拢。

  从去年年中开始,垄断绝对流量的互联网巨头BATJ纷纷开启一场围绕线下菜市场的围剿。在上半场流量分割完毕之际,这几家拥有超级流量入口和多元化消费场景的巨头公司,将产业互联网的切口对准线下场景,传统菜市场正是浪潮中的一角。

  生活化场景和什么东西最有关联性?衣食住行中间,具有广泛活跃度和标准场景化体验的当然是“食”。

  “菜市场”被巨头盯梢后,“菜市场+”的产业步伐加快。

  在这个过程中,饿了么、美团等搭建买菜平台,盒马鲜生尝试仓店一体的新零售买菜场景。随后,专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而生的买菜软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前置仓模式盛行。京东到家、菜老包等平台也加快入局。

  钻进菜市场的线上大佬们络绎不绝地上门谈合作。除了前置仓和仓店一体的“仓”问题,其余的平台软件几乎都将视角瞄准辐射消费者周边的这些生鲜店和传统菜场。

  与此同时,菜老包等主打“菜市场的搬运工”等新型线上买菜工具更是对口找到他们,取得“买菜-送菜”的合作。

  买菜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新型互联网技术却撞开大门、带着核武器进来收割买菜流量。新鲜的交易方式、提供“偷懒”的各种解决方案、强大的大数据分析正从传统菜市场的手中夺走人们的菜篮子。

  统一着装的快递员替代了一个个有趣的“顾客”,挑选和聊天的乐趣明显比以前少了。罗姐们的菜摊,部分功能变成了果蔬菜瓜从产地到餐桌的“中转站”。一顿饭下来,尽管餐桌上腾着热气,却终究少了几丝人情味。

  对擅于使用手机的吴姐来说,面对“多出来”的订单,她找不到拒单理由。但对旁边的罗姐来说,她的隐忧却愈发沉重。

  讨价还价是菜场最动听的声音,挑选检验是菜场最和谐的交互动作。罗姐有些想不通,当真正买菜的人远离菜摊、进菜场的人根本不做饭时,传统菜场沉淀的经营老哲学,以及背后那一整套市井秩序,是否意味着将被彻底打破。

  她更担心,这些“娇气”的菜,又哪里经得起快递员小哥流量之手的“云”折腾。

  时间流转的速度在这里,很多菜市场摊贩都变慢了。多年来,这里最明显的变化,可能正是那个新贴在墙上的收费二维码。

  已经大步向前的互联网,终于给菜市场摊贩们带去变化——一个不用找零钱的二维码。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下沉市场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