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宁县江镇镇,被誉为‘中国面点师之乡’。这个人口只有 3.6 万的小镇,有 2 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开设馒头、包子店,江镇面点行业每年创造4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从江镇走出的许多夫妻作坊后来都创造了自己的面点品牌,其中最知名的是‘巴比馒头’。目前,巴比馒头在全国有2700家店,年营收近10亿,成为中国面点行业的龙头企业。
作为巴比馒头的创始人,刘会平也被一些媒体誉为中国的‘馒头大王’。有著名经济学家曾评价:刘会平能把馒头卖出品牌,卖出巨额财富,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他用低调、务实和吃亏哲学,告诉了人们,只要用心干,小生意也能铸就辉煌。
90 年代初,江镇还是个非常落后的地方,刘会平和许多同学一样,得拿粮食、扫帚等东西到学校抵学费。为了照顾兄弟姐妹,初三那年,刘会平执意要辍学,母亲为此十分难受,一连哭了好几天。
辍学后的刘会平起初跟随一位师傅去山东做油漆工,十几个人住在一个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工棚里,每天都是馒头白菜,冬天在冰天雪地里洗澡,刘会平身上长满了疥疮。坚持一年多以后,完全看不到希望的他决定退出师门。为此,刘会平的父母怒火冲天,觉得儿子太不争气。当时恰巧村里人开始出去做面点生意,于是父母又把他送到老乡那去学做面点了。
‘几百公斤的面粉,天天用手揉,真的很辛苦。’那时候,刘会平每天凌晨两点得起床,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学了几年手艺后,刘会平又花了半年时间走访其他老乡的店铺学习,随后开始自己开店。
和大多数出道者一样,刘会平起初选择在竞争压力较小的县城开馒头店,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店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后不得不关门。于是刘会平从南宁往北到处去找店,最后在贵阳重新找了个店面,但还是没什么生意。
1998 年,刘会平听亲戚说上海的面点生意好做,于是带着四千块钱,坐火车‘扑通’赶来。当时他舍不得花钱,买的票还是座位底下。一下火车,望着眼前高楼林立,刘会平心里顿时一片迷茫,心想自己在这样的大都市能生存得下来吗?
接下来两个多月,刘会平骑着自行车跑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最后在长宁区遵义路的一个菜市场门口,他租到了一间十平方米的小门面,开起了包子馒头店。然而由于他做的东西不合上海人的胃口,只经营了半个月左右就亏损了,最后不得不关门。面对接连创业失败的残酷事实,血本无归的刘会平在高架桥上嚎啕大哭。
没开店后,为了生活,刘会平开始在上海打短工,他帮人卖过海鲜、在水产市场杀过蛇、也在大排档干过炒菜师傅。大半年过后,刘会平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他心里始终惦记着开包子馒头店。
1999 年,在姐姐的帮助下,刘会平重新振作起来,他在上海福建北路又开了一家店,并且聘请了一位在上海工作多年的师傅。这位师傅能做得一手出色的生煎包,而且花样也多,店里生意很快便红火起来。但遗憾的是到 2000 年时,上海生煎包子馒头店越来越多,刘会平逐渐有了危机感。那段时间,刘会平经常在上海的街上到处逛,尝遍了各种特色小吃,最终决定在黄埔区的南京路再开两家包子馒头店,店名叫刘师傅大包。
为了保证口感,刘会平专门从安徽老家购买好猪肉运到上海,并且在制作菜馅时全部采取人工切碎,这些做法无疑大大提高了成本,可刘会平觉得,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是不可能在上海的包子馒头市场立足的。更重要的是,费如此大成本的包子只卖 7 毛钱一个,净利润就一毛钱。但第一年时间,刘会平硬是赚到 60 万。
赚钱后,刘会平把钱都花在开店上了,他还是和员工一起睡大通铺。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巴比馒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