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德龙有自救吗?
麦德龙越混越差,它自己也并非当局者迷,麦德龙也有过一些策略调整,可惜都没有达成预期目的。
2014年,麦德龙对中国市场作出了一个全新的判断,认为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小型业态,于是开始试水便利店“合麦家”。麦德龙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一个便利店品牌,被列为重点发展同样选择从上海开始,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商品涵盖生鲜、熟食和零食等。还迅速开启了特许加盟模式。
但是合麦家门店只开了4家,到2017年,因为门店销售始终有限,而房屋租金持续上涨,7月,最终仅有的4家门店全部关门。而从提出便利店计划到全部关门,不足3年时间。
便利店业务折戟,麦德龙不得不转向其他小业态卖场。2017年12月6日,麦德龙在上海普陀商场开设了“美食汇”,试点餐饮+卖场模式,主要销售以麦德龙优质食材和调味品制作的套餐产品。
2018年,麦德龙在上海新开了第一家紧凑型商场麦德龙优品汇上海虹口江湾店。与以往动辄1万多平方米的大卖场不同,该店的营业面积仅2500平方米左右,同时也是麦德龙在中国首家尝试使用自助收银机和电子价签的商场。
为了更快实现中国本土化,麦德龙还借助阿里进行线上突围。2015年,麦德龙与阿里达成合作,入驻天猫国际,双方将在商品供应链、跨境电商和大数据方面进行合作,不过此举并没未给麦德龙带来多少增长空间;2018年,麦德龙与菜鸟达成合作,并通过菜鸟的供应链体系全程把控,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成本。
尽管在C端做了不少尝试,但在大卖场整体不景气的环境下,麦德龙的优势似乎仍在B端业务。麦德龙中国总裁康德表示,麦德龙40%的销售额来自专业B2B的销售。数据显示,麦德龙的福利礼品业务(商业采购)在2016/17财年的营收增长达30%。
为什么大家还抢着收购麦德龙?
既然麦德龙业绩不那么令人如意,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企业还要抢着收购麦德龙呢?
先看一个问题:阿里近几年多次向麦德龙伸出橄榄枝,寻求合作,为了啥?那是因为在B端麦德龙中国却又鲜少能遇到竞争对手,如一旦合作成功,这让阿里在To B业务上的布局加速。麦德龙的第一个优势在于,它有足够多的B端用户且黏性相对较高,再加上会员制的政策,让麦德龙在线下也能更清楚客户的购买习惯以及商品数据。一旦与阿里合作,对阿里会有极大帮助。这是其一。
其二、’作为大型仓储超市,麦德龙在供应链和采购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数据显示,麦德龙在全球35个国家拥有760多家批发商场及食品配送业务。麦德龙的全球供应链使其作为跨国公司,以强大的采购能力、低成本的运作为客户提供高质低价的商品,其中不乏符合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高品质进口商品,这也是目前本土零售企业的短板。
其三,也是意料之外的是,地产或是麦德龙最大王牌。进入中国后,麦德龙坚持“只买不租”的开店策略。虽然前期投入大,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麦德龙早期购置的城郊地产成为稀缺资源,将存在巨大的增值空间。在最近曝光的八个竞购企业名单中,就有万科的身影。
如今,中国零售业线上互联网巨头与线下商场纷纷联姻,当沃尔玛牵手京东,苏宁买下家乐福,一众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找到互联网依托后,具备B2B深厚优势的麦德龙选择与哪家合作,必将成为行业焦点,未来或将影响中国的零售业格局。
(来源:新零售研究智库)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麦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