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售模型解释不了的新物种
“便利蜂集团以便利店或者无人货架等等形态,展示在公众面前,如果用零售流通行业的估值模型来评价,便利蜂很难值钱。”
二、便利蜂的逻辑
“便利蜂的故事内核是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和大算力不一定让我们离真实世界更近。数据驱动是便利蜂故事的1.0,算法驱动才是便利蜂的终极形态。”
三、从逻辑到现实
“当下的这个阶段,便利蜂更多的是用数据来训练机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算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有了800家门店,但其真正的爆发式扩张还远没有完全展开。”
业务的推进
团队的结构
口号的内涵
营业范围的验证
四、拆解便利蜂
“这是一种整体性的、大规模的、系统的人机协同体系。”
基石:数字化能力
全价值链的突破
服务半径的突破
店面的突破
制造型零售:C2M
展望:从产品到服务
五、总结:便利蜂这个物种
“数据和算力,能不能解决问题,是否需要一次算法革命,人工智能是否已经触及到一个阶段性的天花板了?这些都是关乎便利蜂价值的关键问题。”
人工智能的天花板
机器协作者的管理课题
便利蜂的社会责任
狂风骤雨的扩张时代
一、零售模型解释不了的新物种
当我们对瑞幸咖啡争论不休的时候,便利蜂已潜行多时。他们都在面向庞大的消费市场机遇狂飙突进。
关于便利蜂估值的传言甚多,有的说法是这个集团估值18亿美元,有的则说是30亿美元,更有甚者认为“远超过 30 亿美元”。两年多的时间实现这样规模的价值增长,无论是哪个数字,都是非常惊人的成就。
如果用零售流通行业的估值模型来评价,以便利店或者无人货架等形态示人的便利蜂很难值钱。
在中国A股市场,一家拥有近3000家门店的便利店连锁企业,市值仅约80亿元。便利蜂的门店数量并不出众,即使其扩张神速,其总量到目前也只有约800家。
除非便利蜂是一种新物种,或者是对于便利店这种商业模式的认知,中国的分析师们都出错了。
对于便利蜂这个物种,我们的发现是:便利蜂集团是在产业全价值链的视角下,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各种传感器、业务线数据和其他数据平台采集的数据,以数学家构建的、不断迭代的“中央大脑”来决策,人类工作人员来辅助执行的模式,达到突破便利店的自有产品柔性生产、供应链的精细化运营、店面扩张的人才管理约束等行业痛点,成为高效率、个性化、一站式的“生活基础设施”公司。
便利蜂这个物种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几乎其所有的决策都由数据和算法确定,中央大脑形成的各种业务决策,作为相关人员行动的依据,业务链条上的所有人员,只需要按照软件提示的策略执行。
理解便利蜂,需要理解我们所处这个新时代下公司价值的逻辑。很多公司的价值已不是诞生于工业时代的财务报表所能够体现的。根本上看,这已经不是销售、价格和成本策略都合理,公司价值就会增长的时代。
在便利蜂的价值要素中,人工智能的算法、数据、计算能力、供应商关系、消费者关系等因素,在企业价值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些都是在报表中无法呈现的。
传统的坪效、复购率可以是一个绩效的指针,但用来衡量便利蜂,过于关注这个结果将会是一个误导。
我们认为,便利店只是便利蜂的躯壳,数学才是便利蜂的灵魂。便利蜂成功与否取决于“中央大脑”的“算法”——这意味着便利蜂的数学能力,决定了这家公司的未来。
二、便利蜂的逻辑
便利蜂所有决策,都是以机器智能为基础的。
当下,从便利峰管理层的表述看,其推广的模型是“数据驱动的便利店操作系统”。我们认为,当机器决策水平全面战胜人类的时候,也是便利蜂价值全面实现的时候。
一旦这种价值实现,将意味着最终的导向是形成一种垄断:凭借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和对消费者的极致理解,在其目标市场范围内,所有原有的业态存在将被挤出。当便利蜂的领地扩张到全国乃至全球的时候,就将成为一个巨无霸的存在。
这可以看作便利蜂的远景故事,故事的内核是人工智能算法。正如我们在后面将会讨论,大数据和大算力不一定让我们离真实世界更近。数据驱动是便利蜂故事的1.0,算法驱动才是便利蜂的终极形态。
从人工智能到便利店,两者是以何种逻辑结合到一起的?
便利店是一个庞大的、增长中的市场。经营的品种多为食品、饮料、日用品,还包括一些便民服务项目。其中,便利店食品涉及预包装、热食、生鲜等。
每一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国内的“吃喝”市场有两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其中三分之一是生鲜,三分之一为包装类食品,三分之一是热餐。
中国的便利店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人均拥有便利店的数量还很低。日本已经达到2000人左右就拥有一家便利店。
对于这个庞大、增长而又分散的市场,随着技术、社会背景的变迁,企业成功的关键竞争优势,开始越来越体现在人工智能技术上。过往的行业经验、规则,存在着被颠覆的可能。
另一方面,当下,家庭单位正在日益小型化。结婚时间的延迟;教育年限的上升;出生地、受教育地点、工作地点的分离;高房价对结婚率的抑制效应,都是形成这种趋势的重要推动因素。这些趋势发展的同时,社会老龄化也在加剧。这些都意味着,城市人口的消费行为模式、消费需求出现了重大变化。
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意味着便利店这种形态,存在市场突破的机会。这些趋势中,较为显性的变化是:“一人食”成为消费的显著特征;商品创新和迭代越来越快;一站式购齐,不再适合小型化家庭。
这也是超市没落、便利店形态持续增长的市场背景。
在便利店的业态中,从业者正试图越过两座大山:便利店市场潜力大但市场分散;便利店门店数量多但效率低下。这源于便利店行业价值链的很多环节存在问题。
在这样的技术、社会背景下,零售科技在多个方向上实施创新。这些零售科技有一个共同的底层——数字化转型。
通过数字化能力洞察消费者,突破生产管理、门店扩张、供应链管理等瓶颈,实现“生产—配送—门店”的全链条数字化掌控,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各环节业务决策,成为在中国做便利店的重大机遇。
行业价值链突变,将带来重构行业的机遇。当这个模式经济可行,而自己有可能拥有核心价值创造的时候,机会就来了。
总结起来,这对于便利蜂的含义是:
便利店是一个庞大的、分散的、增长的市场。发达区域的经验是,这将会演化为一个市场高度集中的业态,这提供了一条完美赛道。
技术环境大变的背景下,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消费人群出现的时候,便利店的价值链面临重新改造,这酝酿了破局的机会。
通过“15 分钟、15 块钱”,自身的独特价值凸显。对于消费者而言,两个15,获取时间15分钟是体验的指标,消费金额15元以下是成本的指针,合起来就形成一种独特的价值体验。
便利蜂试图用人工智能的支撑,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解决产业价值链上的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价值,成为这个庞大、分散、高增长市场中的一个关键玩家。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便利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