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食品,这个原本被国际巨头占据,各地“诸侯割据”的市场从未如此多元,如此“品牌”。
在饼干、巧克力、薯片这些被国际巨头所占据的品类之外,果脯、肉脯、坚果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产已经被冠以品牌进行销售。背后,将分散的市场、分散的零售整合起来的是良品铺子等品牌们。
如今,它们已不满足于“品牌”。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AI等新技术、新思路,它们正在展开新一轮以用户需求和产品创新为核心的高端突围。
这注定会十分艰难:长期以来,高端国外品牌、平价国产品牌的印象在这个行业深入人心,更何况它们还要面对“挑剔”而多变的食客,以及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
去年底,商务部的一项报告显示,我国零食行业产值已超过2万亿元,到2020年,其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在这个仍在快速增长的万亿市场里,从原来的品牌突围,到现在的高端突围,乃至未来的国际突围,零食行业的升级还在继续。
01|国际竞赛里的中国身影
当前,中国零食正在国际市场上展现自己的“专业”。
7月2日,今年年初提出“高端零食”战略的良品铺子与国际风味评鉴所(“顶级美味大奖”评审机构)签约,后者所甄选的100多名获得米其林认证的欧洲首席厨师或品酒师,将受聘成为良品铺子的“顶级美味顾问团”。
这一合作结缘于今年5月。当时,在“顶级美味大奖(Superior Taste Award)”这一被称为美食界“奥斯卡”的国际赛事中,良品铺子参赛,并拿下八个奖项,其首次参赛的脆冬枣更是拿下了获奖率不足5%的三星奖。
这不是良品铺子今年的唯一国际奖章。在更早前,它首次参评2019年世界食品创新大奖的它便入围了“最佳食品概念奖”;今年5月,在“世界品质评鉴大会”(MONDE SELECTION)举办的蒙特奖评比中,它斩获了4金13银16铜——金奖素有食品界“诺贝尔”之称。
长久以来,国际大奖舞台被欧洲和日本企业组团参评,中国企业则很少露脸,尤其是在食品领域。这与食品行业的竞争格局有关。
众所周知,除了酒、牛奶、矿泉水等受地域性影响强烈的品类,化妆品、巧克力、谷类、食品等市场长期以来为国际巨头所占据,比如横跨几大品类的雀巢,占据巧克力市场的德芙。
而且,中国现代食品品牌的出现较晚,在为巨头所占据的市场中,发展殊为不易,比如如今已有多品牌、多品类的达利园,最开始是以蛋黄派这一单一品类突围。
不过,受益于互联网市场以及新消费的出现,这样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比如在休闲零食这个极具地域性的品类上,如今已有良品铺子、来伊份等品牌出现。
最终,它们甚至开始走向国际,与全球品牌竞争。今年,良品铺子等品牌的身影出现在了蒙特奖、“顶级美味大奖”这样的专业赛事中,并获得多个奖项。而此前,以蒙特奖为例,中国企业首次于1997年参选,截至目前已有347家公司、近2500种产品参评,获奖的品牌主要是光明、飞鹤、蒙牛、君乐宝、森田药妆等乳业、化妆品品牌。
是什么给了它们参与国际评比的勇气?在良品铺子们国际参赛的背后,它们又在经历怎样的转变?
02|品牌高端突围
近年来,良品铺子等品牌的出现、发展,在国际市场的亮相,被看做是零食品牌化的象征之一。
此前,零食行业尤其是坚果、果脯等品类,仍然受上游农业影响较深,虽然也有洽洽等品牌出现,但街边小店式的现炒现卖、散装称重仍然在整个行业中占相当比重。
而随着良品铺子等品牌的出现,整个行业集中度提升,根据此前研究人士披露的数据,当前零食三巨头的市场占有率已上升至26.17%,与2015年的13%相比增长明显。
可以说,现在的零食正如杨红春创立良品铺子时所希望的那样,已经实现“全国各地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卖”,并且统一品牌、统一质量。
如今,在实现品牌化后,如今的零食行业又面临新的挑战。
一方面,当前我国休闲食品企业超过2700家,杀出重围的良品铺子们不得不面临产品同质化、质量问题多发、毛利下滑等问题;用户消费观念的改变,带来零食消费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同样困扰品牌们。
另一方面,许多实力雄厚的国际品牌的存在,在为国内品牌们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为它们展现了零食的更大可能。在全球前50强企业中,从事与休闲食品加工有关的企业有10余家;雀巢、美国亿滋、美国玛氏、法国拉克塔利斯、日本明治、意大利费列罗等品牌国际知名。
正如良品铺子总裁杨银芬所说的那样,在很多中国消费者眼中,国外零食比国内的好。这种“好”既是对产品的质量认可,也是对品牌的高端认知。
曾有品牌在2013年喊出了“品牌突围”,如今业已实现品牌突围的零食们,面对这样的国内、国际现实,接下来将如何突围?最终,它们找到的路径之一是高端化。
以良品铺子为例,今年1月,实现品牌升级的良品铺子正式公布“高端零食”战略,希望借高端零食形成差异化竞争。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