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一块印着“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的牌子,在黄浦江畔被挂了起来。
当时树立这块牌子的人应该不会想到,这个一时之间的无奈之举,会在日后的20年间,彻底改变中国人的生活。
大润发,这家来自中国台湾的大型连锁量贩超市,最初由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所创设。
当时,尹衍梁已经焦头烂额——由于台湾纺织产业到了1990年代面临了人工成本高涨、海外低价竞争的威胁,使纺织产业成为了公认的夕阳产业,而润泰集团的主要企业润泰纺织自然逃不过下滑的命运。
在这种背景下,寻求转型的润泰集团,有点孤注一掷的悲凉意味,将未来押注在流通事业上,大润发应运而生,并由此开启了自己在中国商业史上的传奇故事。
一
大润发的面世,赶上了国人追求商品丰富性的好时代。
不过,在1998年7月,当大润发在大陆的第一家店便开在地处工业区的上海闸北区时,并没有今天这种商超的模样,而是有着浓浓的批发市场的影子。
与之相对应的,自然是普通消费者不会专程前往采购。
变化发生在当时的大润发中国大陆区CEO黄明端走访欧洲各国之后,因为正是他发现了批发市场模式的万客隆门前人迹罕至、门可罗雀,而隔壁的家乐福却门庭若市。
于是,在黄明端的直接授权下,作为2B端的大润发仓储消失,取代它的是2C端的大卖场,迎接普通消费者的到来。
作为大卖场,大润发为当时还没习惯逛大超市的中国消费者,祭出了两大商品“红利”——丰富与低价。丰富自然不必多说,中国制造正在源源不断向这些卖场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低价,则是大润发为它的同行们上的一课。
实际上,“低价”是一个大卖场的真正核心价值,因为消费者的口口相传,能很快决定一个卖场是否还有人气。而低价,就一定意味着实时,第一时间的低价,才是真正的低价,为了达到这一点,大润发每家门店都配备10人左右的市调小组,通过这项制度,大润发得以一直确保价格具有市场竞争力。
同时,相比沃尔玛、家乐福等竞争对手,要么总部定价要么门店定价的呆板模式,大润发采取灵活定价制度,基础价格由总部定权,门店则有很大自主权,从而让大润发的价格体系,总是先人一步,消费者只需“用脚投票”选择来此“买买买”。
数据证明了大润发策略的正确,截至2015年6月底,大润发在中国大陆地区成功开设318家综合性大型超市,遍布华东、华北、东北、华中、华南五大区域,拥有十万多名员工和十万多名导购,每天为三百多万位顾客提供服务。
而在此之前,2011年,大润发与欧尚共同组成高鑫零售(6808.HK),并于2011年7月在香港公开上市。
二
那是大润发的好时光,如果大润发是一个有情感的人,那些回忆,可能还泛着金光。因为,在后来的日子里,伴随大润发左右的两个字是——改造。
究其原因,是大润发作为传统零售企业,因为网购的流行和普及,客户流失严重,并且因为大润发并没有了互联网基因,使得其一直处于转型困难的尴尬境地。
于是,有了2018年阿里巴巴与大润发的合作,在所有人的期待中,线上线下的结合将为大润发增加不少的行业竞争力。
需要认可的是,阿里确实为大润发带来一些改变。
中金就在近日发表研报称,目前高鑫零售淘鲜达业务的核心指标逐步向好,预示公司的新零售改造正逐步向收获期过渡。加上在阿里系新零售资源、流量与技术的加持下,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中金因此维持对公司的“跑赢行业”评级。
淘鲜达隶属阿里的天猫超市事业群,为传统的大卖场提供线上线下整合的新零售方案,通过数字化经营协助其提高效率。线下商超门店接入淘鲜达后,门店周边3公里内的消费者在手机淘宝搜索“淘鲜达”下单购买生鲜食品和日用品,可于1小时内配送到家。
自2018年大润发开启门店新零售改造,接入淘鲜达线上入口以来,公司线上订单量、客单价的变化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2019年3月,高鑫零售在其发布的2018年年报中曾提到,从2018年3月淘鲜达开始在两家门店试点,到2018年年底,淘鲜达已在所有高鑫门店上线。
通过淘鲜达项目,对实体零售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线上线下会员、支付、库存、营销、物流以及供应链一体化。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大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