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身下嫁”也好,被“牵手入怀”也好,一桩桩真金白银、钱货两讫的买卖,被赋予了太多的爱情味道,只是中国大卖场未来的幸福在哪里?
外资零售撤退潮之下,家乐福终究还是没能“独善其身”。苏宁接手,48个亿、80%股份。
是的,家乐福入华24年,估值仅60亿人民币。并且它不是第一家撤出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走进这般境地的也绝非个别现象,更不是个别企业:韩国的乐天玛特、易买得,英国的乐购早在前两年就已相继退出中国市场;法国欧尚的中国业务,被其合作伙伴大润发全面接管;德国的麦德龙也已决定出售中国公司的大多数股权。
与外资零售“撤退潮”对应的是,中国大卖场的整合并购潮。腾讯入股永辉超市;阿里巴巴相继入股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和高鑫零售(大润发+欧尚)。2018年中国快消连锁TOP10中,互联网入股参股者占了一半。互联网巨头攻城略地的势头当仁不让。
大卖场进入整合收购阶段已是势不可挡,“委身下嫁”也好,被“牵手入怀”也好,一桩桩真金白银、钱货两讫的买卖,被赋予了太多的爱情味道,只是中国大卖场未来的幸福在哪里?外资甩下的包袱,苏宁收购家乐福,到底是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剩”者为王的局势下,大卖场的未来该是什么样的?
对此,本期“管理百家”专访了资深零售专家、元旨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智强,和精益零售创始人、上海碓胤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龚胤全先生。
1
没有败走,只是一种有效的撤退
《中外管理》:“中国大卖场的鼻祖”“中国零售业的黄埔军校”“零售之王”,这些响当当的称号足以显示家乐福中国曾经的风光与荣耀。中国一度被认为是家乐福的未来。可如今大卖场的颓势却愈演愈烈,家乐福中国最终也走上了“被收购”这条路。您怎么看家乐福撤出中国市场?
张智强:说家乐福“败走”也好,“贱卖”也好,都不准确。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撤出一个原有市场,这都是很正常的。就像在战争当中的有效撤退,有的时候恰恰是赢得战争的手段。从发展战略上来讲,家乐福撤出中国市场很可能是要调整资源投入方向,甚至也可以说是“甩包袱”,把精力更好地集中在其他方面。所以,这只是一个世界级的优秀零售企业在做战略调整,走的是理性的一步。
看家乐福在中国这些年的成就,我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今天卖了60亿,被认为是“贱卖”了。那你看看他们当时带了多少钱进来呢?1亿不到。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个经营还是挺不错的。任何一个企业在一个市场当中能够白手起家,用20多年的时间赚到60亿,都是不错的成绩。
龚胤全:外资零售退出这是很正常的,说明中国本地的消费行为,外资企业是已经适应不了了。零售业未来肯定是由一个国家本土企业自己主导的,比方:韩国、日本,基本都是自己国家的零售业来主导的,而不是外资。中国的零售业也一定是这个规律,由我们自己本土企业来主导。
2
没有被干掉的业态,只有被淘汰的企业
《中外管理》:对家乐福撤出中国的解读,很多会指向大卖场这种业态的没落。大卖场业态到底还行不行,未来在哪里?整合并购会是必然趋势吗?
龚胤全:大卖场会逐渐萎缩,但不会消亡。就像日本的情况一样,伊藤洋华堂、永旺并不会消失。大卖场一定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只不过门店数量和分布不会像以前密度那么大了。
大卖场的面积也会缩小,就是把一些容易被互联网替代的,比如:杂货类可能慢慢就剔除了,会变成主要以生鲜和食品为主的中小型标超(标准式卖场)模式。
并且大卖场是肯定会拥抱互联网的,未来没有所谓线上线下之分,电商会在线下开店,线下也会拥抱互联网,未来肯定都是全渠道的。
张智强:现在全世界的大卖场都在走下坡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消费者发生了变化:千禧一代成为消费者的主流。大卖场一站式购足、价格优惠、大规模促销这类模式并不能打动新的年轻一代消费者。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便捷和全渠道营销,都会对大卖场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不管大卖场怎么走下坡路,就目前来看,它依然是我们这个市场当中的主流业态。全中国各种零售业态的市场份额分布,大卖场占到70%,依然是最高的,毫无疑问还是主流。在这个份额基础上说大卖场就不行了,再怎么不行它又能够跌到多少呢?10年之内能跌到50%吗?即使是50%,那么一个业态占市场50%的份额,也还是一个主流业态。所以你会看到大卖场虽然在数量上会减少,企业可能会合并,但是这个业态还是会长期存在下去的。没有被干掉的业态,只有被淘汰的企业。
那么什么样的大卖场会生存下来呢?优胜劣汰,就看剩下来的大卖场是什么样就知道了——无外乎都是生鲜做得好的、体验式做得好的、全渠道做得好的大卖场。这些都是大卖场依然存在的重要特征,也是全世界的大卖场发展趋势。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家乐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