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原因是,在过去几年的消费升级中,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互联网属性的严选品牌,比如网易严选、淘宝心选、米家有品、京东京造等。
这些品牌在产品的设计和包装上直接对标无印良品,但性价比却要高很多。于是,原本属于无印良品的消费者被分流了出去。
如果从性价比的角度而言,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明显出现了错误的产品定价策略。
比如,同一款收纳箱在日本卖53元人民币,但在中国却要卖90元人民币;同一款橡木餐桌长凳在日本卖2288元,但在中国却要卖3900元。一般来说,无印良品商品的日本定价是中国定价的5-6折。
在品牌、品质和价格三者之间,今天的中国年轻消费者会做出非常理性的选择。
因此,从2016年开始,无印良品在中国这一轮的消费升级浪潮中,发展反倒陷入了停滞。
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境,无印良品直接采取了最简单的措施——降价。从2015年底至今,无印良品先后对不同品类进行了降价,一共降价了11次,平均每次降价20%。
要命的是,这11次降价非但没有拯救无印良品的销售额,反而破坏了它在消费者心中的高端形象。这让新中产不愿意为它买单,低端消费者也犹豫不决。
根据无印良品今年一季度的财报,它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9%。
03
不久前,我碰到一位日本的百货零售专家,有30多年从业经验的他,很感慨地跟我讲,有些日本企业在中国犯下了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误把中国看成了三级市场。最好的商品放在日本卖,其次卖到欧洲和美国,再其次卖到中国,这个策略在今天看来无疑是愚蠢的。
第二个错误,是直接把在日本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照搬到中国市场来。然而,今天中国的新中产消费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审美主张。
优衣库和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两种命运,对中国本土的企业家具有很生动的启迪价值。
来源: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无印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