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一功能,一品一市场,一品一客户。
把极致的单品做到极致的时候,让每一个商品都是爆品,让每一个坪效都能够产生效能,这都是7-11研究到的淋漓尽致之处。
阿里巴巴为什么跑到线下?怎么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所谓新零售是什么?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回到商业的本质看一看,不管社会怎么万千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对客户需求持续的洞察。
极致的单品管理,打造每一个单品爆款
黄金店面、黄金流量是夫妻店加盟7-11要准备的“嫁妆”、要具备的隐形资产。因为如果没有这个隐形资产,什么都帮你干,这跟自营又有什么区别呢?
洞察完毕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个极致满足客户需求的商品、政策、管理方式。极致的单品管理打造每一个爆款,这是提高坪效非常重要的理念。
这是我们过去传统线下店面几乎都没有做到的。
线下经营难是因为空间和时间有限,7-11一个店面只有100平米,容纳2900到3000个SKU。任何一个SKU如果不能够卖得好,就是对7-11坪效的消耗。
把极致的单品做到极致的时候,让每一个商品都是爆品,让每一个坪效都能够产生效能,让客户在5分钟之内都能够产生有效的购买,这些是7-11研究到的淋漓尽致之处。
当7-11逆势而上推出高品质饭团的时候,这个产品获得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可是当老龄化结构产生的时候,怎么满足老龄化需求呢?荞麦面即食食品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所以,7-11专门生产健康即食食品,加强老龄化人群的购买。
7-11的口罩分大人口罩和小孩口罩,男女口罩的贴合度也不一样。但是去一趟7-11只会买一个口罩吗?进去了怎么也得买点别的吧?
一品一功能,一品一市场,一品一客户。放在那儿的每一个单品都是有讲究的,极致的单品管理来自于极致的用户需求洞察。
单品管理根据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极致的单品管理不仅仅有需求洞察,低成本创新,能够有效的复制也是一种创新。
最近7-11最火的是咖啡。过去没有想到,一个便利店怎么会卖这种即饮的咖啡呢?是因为7-11看到了麦当劳早晨卖咖啡。
麦当劳在中午和晚上人流量比较高,早晨人流量相对比较低,但是推出卖咖啡这项服务之后,就极大地增加了早晨的人流量。
7-11有一个很重要的商品选品工作,就是扫描各种经营形态,找到那些已经经营成功的好爆品。不仅仅是靠自己的需求洞察,同时也去找到那些已经被验证成功的爆品,所以它就锁定了咖啡。
怎么能够卖得比麦当劳还要好呢?7-11的咖啡价格不贵,100日元到150日元之间,但是它的品质比麦当劳的品质还要好。为什么?咖啡是个复购率极强的产品,喝得好,又不贵,所以顾客就会定期来消费。
它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在早晨人流量不大的时段,吸引了大量的客流,同时也招徕了很多女性客户。最重要的是,咖啡是一个回头客很多的产品。
7-11负责人说,我们很感谢麦当劳,是麦当劳帮我们验证了这一点。所以,我们毫不犹豫地在2.3万家店里添置了咖啡机,2011年到2014年之间一共卖了5亿杯咖啡。
售出的5亿杯咖啡不仅给它带来了人流量的增加,进店的顾客不仅仅只是买咖啡,还顺便买点什么。7-11通过研究发现,面包圈和咖啡的搭配率最高,这样的组合又增加了客单价。
7-11有一个150人的商品研究团,他们每天去研究,什么样的商品是爆品。同时每天看数据经营和数据分析:
什么样的商品销量不高,利润又不高,必须立刻拿掉;
什么样的商品销量又高,利润又高,就加大部署;
什么样的商品虽然销量不高,但是利润很高,比如像香烟属于利润型产品;
什么样的商品利润不高,但是销量很高,这属于导流型产品。
每一款产品都有强大的功能,用这种方式把每一个坪效都做到极致。
7-11团结线下黄金流量极大地降低了拓新风险。极致的用户需求洞察,无论内外部环境怎么变,唯独不变的是用户的需求。只要你沿着用户的需求进行决策,那你就永远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公司。
用户需求洞察的结果是打造每一款单品,让它成为爆款。当方圆100平米的店面每一款都是爆品的时候,你的坪效、人均绩效才能够真正提升。
当然这个爆品不仅仅来自于用户需求的洞察,不仅仅是来自于我们所看到的整个市场被竞争对手验证过的好商品。同时也来自于大量的数据驱动,这是过去我们传统的线下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区别。
数据驱动经营
传统的线下公司觉得只有互联网公司才有大数据,我们线下公司有大数据吗?当然有。只要你想做,有什么做不到的呢?我们过去老是被一些炫酷的技术闪到我们的眼睛,却忘了经营的本质是什么。
无论什么技术、什么方式,先进多少或者是不先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解决你的问题。
就像任正非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不要光炫耀锄头,就忘记你是要耕地的。
耕地的效率最高才是最重要的,锄头只是个手段。互联网就是个手段,各种技术就是个手段。没有任何技术,用一个Excel表格也是一个手段,但是你要有这种经营意识和经营思维。
7-11把数据的采集做到淋漓尽致,比如它对店面所在位置的所有数据,不管过去是不是黄金地段,人流量大不大。这只是第一步。
还有第二步:你的店在哪里?在酒店附近,公司附近、医院附近,还是住宅附近?附近是年纪大的比较多?还是年轻人比较多?
为什么要这些数据呢?因为这些店面数据决定了在100平米里面放什么和不放什么。
比如店离商务酒店很近,意味着很多人出差。出差需要的便利是什么?
可能是衬衫临时弄脏了,需要一件相对正式的衬衫。可能日本很多酒店不一定提供衬衫和牙刷牙膏,或者即使提供你也不喜欢用。
店里就会提供出差常用的便携式牙膏等生活用品,甚至考虑到出差的人来不及吃晚饭,店里还会有一些饮料、饭团、罐头等充饥的食物。你会发现,它所有商品的布局是贴合商务酒店的人群需求的。
如果店在公司的附近,公司上班的职员比较多,白天的即食食品,早餐、午餐、面巾纸就变得很重要。
如果店在小区附近,有一些保质期比较长的蔬菜,调味品、酱油、酸奶什么的就变得比较重要。
如果附近高龄的人比较多,且人口相对稀疏。那店里食物的份额要更小一点,因为老年人吃得少。同时老年人行动不方便,甚至要送货上门等等。
7-11是一个连锁店。过去我们一想到连锁是什么?标准统一。品牌形象、标识、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都要标准统一,但是到了具体店面的时候,就要个性化,叫千店千面,因为要满足周边特殊人群最大程度的需求。
这难道不是互联网思维吗?这个难道需要很强的互联网技术吗?没有,你只要用心把你需要进行商品决策经营的相关数据采集到,这个时候数据驱动经营就是有效的,不在于你是线上还是线下的。
在互联网技术还没有普及的时候,7-11已经在使用细分的键盘。在结账那一刻,营业员会输入顾客的性别和年龄信息,小男、中男、青男、壮男、老男,多少岁的;小女、中女、青女、壮女、老女,多少岁的。
输入的数据用于分析周边用户群的状况,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用户群的购买偏好,这个数据能够辅助7-11未来的决策。
当然我们过去也会把人工智能想得很神乎其神,大数据一进去,自动出来一个结论。不,它只是一部分,过去的数据只代表过去的趋势,并不代表未来的趋势。
未来数据从哪里来?从各个方面、各个纬度的决策当中来。
尽管它在历史上已经修炼了很强大的数据能力和数据经验以及数据模型,但是在下单的那一刻,7-11一定要求每一个店长要手工输入每一款下单产品的数量和品类。
为什么?强迫你不要犯懒,不要躺在历史数据的肩膀上,一定要基于历史数据看看明天、后天这个礼拜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所以它真的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为什么要把数据迭代在这个地方?
因为7-11只有100平米。100平米在任何时候不允许有死货,死货就是卖不出去的东西。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