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实物、没有小票、没有理由就能退货,顾客会不会蜂拥而至?企业会不会倒闭?
百果园就是这样做的,并且一做就是10年。这家水果企业不仅没有倒闭,反而越做越大,成为独角兽。它用数据说话:这些年,“三无退货”订单数、退货金额占比始终保持在0.5%上下浮动。
对于很多人而言,百果园可能只是家门口一个普普通通的水果小店,并不清楚它背后的故事。
2002年,百果园开设了中国第一家水果特许连锁专卖店。创业维艰,前7年的百果园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此后经过经营战略调整,逐渐扭亏为盈。如今,百果园门店数已达3700多家,2018年百果园集团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百果园坐实中国水果连锁规模第一的位置,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曾被人称为“水果疯子”,如今则是“中国水果之王”。余惠勇说营商环境差的根源是不信任,实际上谁先信谁就会赢。百果园用十年数据证实中国人有良知的种子,有信任的种子,也因此有信心未来将在中国开3万家店。
余惠勇喜欢穿素色宽松的中山套装,梳着小辫。在百果园的深圳总部,他和我分享了17年的水果创业之路,还有百果园的经营哲学。
放弃月薪6000元,选择1200元
实际上很多都是命运的安排,我原来最早是想从政的。从江西农业大学毕业后,我进了江西省农科院。
正好那个时候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讲话,我在农科院动了下海的念头。出来后就不准备再回头。1994年我进了深圳一家比较有名的公司,担任第一任营销部经理。
在这家公司,我非常努力地工作,几乎每天早上4点钟我就到加工厂,了解现场情况。我们做了很多创新工作。过去超市是没有卖生鲜、卖菜的,就从我们那个时候开始卖的。
我那时的月工资是1200块钱,手下员工大概八九百块。公司报销是一个月一次,但要等到月底,员工根本就熬不住,没有钱。我就跟财务提一个星期报销一次的要求。结果当时老板的妹妹担任财务经理,不同意。我说如果不同意,我这留不住人,员工都要走啊。这个财务经理的一句话对我刺激很大,她说在深圳四条腿的青蛙很难找,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人若想走就走,按规定办。我就决定不再留在这家公司。
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当时我就想如果哪一天,我要做老板一定要善待员工。1995年我重新找工作。当时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刚进中国的沃尔玛生鲜部经理,月薪6000块钱。另外一家是新成立的公司,工资是1200元,它提出“绿色食品总汇”的概念,很吸引我,我最后选择去了这家。它给我的空间很大,完全让我去施展。现在看,应该证明我当年的选择没有错。一个人若只看眼前短期利益,可能就没有未来。
我就这样进入了水果行业,把外贸做得风生水起,在行业有了一定的知名度。1997年,我看到水果专卖店的前景,就给公司起草报告。因为体制问题,老板没通过,他说你别想了,明年还不知道是不是我当总经理,把今年的工作干好就行。
这段经历对我也有蛮大的触动。只要员工有创业想法,老板若不支持他,这就意味着把他推出去了。当时老板若同意,我就在公司内部搞,谁也没想到我会出来自己干。这个愿望已经种下了,它总是会萌发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背景。
一心想做水果连锁,我2001年决定再次辞职,拿出全部家当创办百果园。
开店100家,7年连续亏损
公司成立了,我是不适合当总经理的,这个我有自知之明。我的个性比较奔放、浪漫。重复性的工作让我做,我受不了。我就到处找总经理。
当时我就说了一条,怎么开店我不管,也不参与,只要告诉我什么时候开业,我去剪彩就可以了,但要开一个像连锁店的店。
历经波折,2002年7月18号,我们开了第一家店,这也是中国第一家水果特许连锁专卖店。
结果一炮而红,顾客连续不断,非常喜欢。我就很兴奋,当天晚上12点多钟打烊,召开全公司的干部会。我当时很激动,控制不住浑身发抖。因为我们很明白,这么好的生意生态一定会起来的,将来的竞争会很激烈。于是我说一定要加快速度。
当时我莽撞到什么程度?给总经理下命令:不管怎样,你必须给我开店,逢8开店,一个月不能少于3家店。
我的判断是对的,不到3个月时间,深圳整个市场上就出现了30多个品牌,什么千果园、万果园、榴莲园、苹果园等等。
表面上看,我们的水果店快速扩张,开一家火一家,但到了年底算账,公司仍然赔钱。
夫妻搭档做企业有多艰难!
百果园从什么时候开始不亏钱呢,中间要讲一个故事,关于我的太太。
我过去的观念是,天底下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夫妻在一起工作。我的太太徐艳林原来是当老师的,她跟我到深圳后,我没有让她进百果园。她就到外面找工作,开美容院。后来有一天我突然在公司见到她,很吃惊。当时是她的舅舅担任第一任总经理,他把她招进来当文员。我就很不高兴,但因为已经进来,只能这样了。
她从文员做起,反正公司哪里有问题她就去哪里。她后来又做过采购、配送等。我对她是很苛刻的。她慢慢地成长起来了,后来做到了总经理助理。
百果园的总经理很难找也很难做,第二任总经理走之后,我又得物色新人员。跟我一起创业的拍档说:“大哥,你一定要让大嫂来当总经理,谁我也不答应,就得大嫂来。”我那个时候将信将疑,因为他已经开了口,那就让她试吧,做常务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徐艳林是在这种背景下上来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打死我那个时候都不敢相信她会有今天。她带着团队一步一步地大刀阔斧调整公司,大量压缩费用。
我们当时一直亏钱,就从一个别墅搬到了一个平房,她经历了这个过程。因为我的心很大,创业时就想做世界级品牌,最初有几千平米的配送中心。后来她就把这个配送中心砍掉,换成一个非常小的配送中心,离市场很近。就是她这样大幅度的变革,整个公司逐渐止血,不再亏损。这是一个转折点,到2009年底,公司终于开始盈利。
徐艳林的威信正是这样打出来的,慢慢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她一步一步地成为现在的总经理。我对她的认同也是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也颠覆了我的不少观念。
不能认定夫妻一起做公司就有问题,哪有什么绝对行和绝对不行呢?都有利有弊,要扬长避短。后来百果园也不反对亲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不能小看另外一半,我们往往会灯下黑,眼睛常常看着外面,忽略掉身边的人。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在不同的场合要履行第一身份,把这个想清楚就不会有问题了。在公司我是董事长,徐艳林是总经理,我们就是同事关系。回到家,她是女主人,我是她丈夫,那她说了算,她作主,我听她的。
把这个想明白后,我们的矛盾就简化了。还有一个就是观念,双方必须要对大的战略高度认同,达成共识。
我们也闹过矛盾。有一天早上,她在洗手间洗漱,我又在门口讲工作上的事情。我说徐艳林,你太糟糕了。她在洗漱间大喊一声:啊……我受不了了!那个时候我懵掉了,才知道她承受的压力有多大,知道了她的底线。我太自我了,一直没有观察和关注到她。那一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从这就能知道夫妻搭档做企业有多艰难了。
百果园哪怕倒闭,都要做“三无退货”
有一段经历我觉得也特别宝贵。百果园的“三无退货”也是一步一步被逼出来的。
经过很多年,我们对行业有了很多自己的认识,认定好吃是水果的本质。于是我们提出好吃是检验水果的首要标准。既然我们坚守好吃战略,那就带来一个问题:不好吃怎么办?
我说很简单嘛,不好吃就退货。2007年我们推行这个战略,提出来“不好吃凭实物退”,也就是顾客把水果拿来,我们就给他退。
到了2008年,我们大胆提出来:不拿实物,凭小票就退。结果发现顾客常常买完水果,随手就扔掉小票。退货要小票无异于设立了一道无形的门槛。于是2009年,我们干脆提出不拿实物,也不拿小票,只要讲清理由就可以(退货)。
再往后的话,发现讲理由也不行,我们就只剩下一条路:无实物、无小票、无理由。但是要走“三无退货”的话,这拷问我们的灵魂啊!顾客值得信赖吗?顾客能信赖吗?在公司里讨论,谁都反对,觉得不可能,说顾客会钻空子,又岂止是钻空子,这简直是敞开大门。如果顾客一旦涌进店里都要退货的话,公司肯定要倒闭。
这是一个很痛苦的决策,选择“三无退货”有可能死得更快,不选择“三无退货”很可能和同行同质化,进入红海,也是一个死地。
最终,我坚定地选择相信顾客。所有对顾客不好的都要拿掉,对顾客好的都要保留,“三无退货”是百果园哪怕倒闭都要做的事。
谁先相信,谁就赢!
百果园向来不是高调的公司,但前段时间我们专门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叫“十年数据说,可信中国人”。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