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意外,这些一线品牌都抓住了品类红利,这背后有两个关键支撑点,一个就是这些企业更了解商场客群,有优质的商场资源,另外一个就是都有强悍团队。
对于吃品类红利开副牌,最大的问题就是持续性,如果能做到抓住品类风口+商场资源+团队三重保障的话成功率就会更高一些,像西贝一直在折腾就是因为具备了后两点优势,而没有抓住品类红利。
2、抓同品类不同价格区间客群,横向深耕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品牌企业,它们深耕一个业态多年,掌握了这个业态的供应链优势,又想覆盖更多的客群,占领不同的市场,所以就抓住了同品类的不同区间,横向深耕。
比如说,都做火锅,快餐属性的呷哺呷哺人均是40—50元区间,满足刚需人群,副牌台式火锅凑凑的人均在150—200元区间,满足白领小聚;
比如说,同样做牛排,王品台塑牛排的人均在400—500元区间,副牌西提牛排的人均在150—200元区间,满足不同消费层级客群对牛排的需要;
比如说,都做烤鸭和创意菜,大董动辄400—600元的人均还是让人望而却步,而在小大董150元就可以吃到烤鸭,快餐品牌大董鸭甚至50元就可以解决温饱问题,满足不同消费水平客群吃鸭子的需求。
做同一品类,切不同价格区间的最大好处是供应链互相打通,拥有采购优势,覆盖更多人群占覆盖市场更广,但考验是去切大众市场,还是高端市场,定价高低如何分配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同一地域刚需性产品做副牌
除了要考虑品类红利,覆盖人群,为品牌建立更多的信任背书也是一线品牌做副牌的主要目的。
拿海底捞来说,在原有火锅正餐赛道已是领头羊,但快餐领域还未成气候,所以它选择用副牌U鼎冒菜来切分市场,注意它选择了冒菜,而不是云南的米线,安徽的鸡汤饭,这是为什么?
主要是想做主品牌的延伸,用同一个区域的产品,而不是不同区域的产品,建立同一地域的认知,为主品牌建立信任背书,和原有业态形成业态补充,能一条供应链解决产品问题,像眉州东坡选择做眉州小吃也是一个道理。
目前来看,这一类企业做副牌主要是为了补充现有业态,用同一区域产品,多以刚需性产品切入。
4、将原有爆品重组分化,开小店模式
将原有爆品重组分化,在以小店模式进行复制,在这一点上肯德基是走在前列的,这两年肯德基有很多大动作,比如开了蒂芙尼蓝的茶饮店,肯德基甜品站,原本是店里的爆品产品,经过重组分化成副牌,独立成一个小店。
像云海肴也是如此,米线一直是云海肴店里点击率最高的爆品产品,所以经过重新组合云海肴将爆品分化出来,开出了独立米线品牌刀小蛮,并以小店模式复制。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开副牌方式最保险,试错成本最低,复制更快,但也要考虑大众刚需才是王道。
职业餐饮网小结:
一方面来说多品牌运作可以突破增长瓶颈,用副牌占领品类制高点;另外一方面也是出于战略需要,当市场出现机会时快速用副牌占领市场,不将机会拱手让人。
不只是餐饮行业里有多品牌运作,几乎每个成熟的行业里都有多品牌运作成功的案例可以举出:
提到洗发水,我们脑海里会首先想到潘婷、飘柔、海飞丝等品牌,可你不知道它们全部属于宝洁公司;
提到高端汽车,我们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奥迪、保时捷、兰博基尼,而它们却全都归于一家叫做大众的公司……
从单品牌到多品牌运作,已是一线餐饮品牌未来发展不可逆的进程,关于多品牌战略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来源:职业餐饮网 王春玲)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