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Forever 21败走中国 快时尚进入残酷下半场

  又一家快时尚品牌将退出中国市场。

  近日,美国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宣布关闭线上、线下门店,有媒体称Forever 21将在全国撤店。《中国企业家》记者走访发现,位于北京悠唐购物中心、王府井大街的Forever 21门店在以“2.5折”的力度清仓,其在深圳的唯一一家门店也已经关闭。

  虽然Forever 21还没有声明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但“促销、清仓、关店”的消息让人不得不猜测,这家来自美国的快时尚品牌会成为败走中国市场的又一个案例。

  Forever 21是美国本地的龙头快时尚品牌。1984年,韩裔夫妻Do Won和Jin Sook Chang在加利福尼亚开了Forever 21的第一家门店,与后起的快时尚的定位不同,Forever 21起初聚焦儿童和青年群体,经过5年的资本积累,1989年,Forever 21快速发展。

  2007年,Forever 21全年营收突破10亿美元,一跃成为美国本土最火的服装品牌。2011年,Forever 21进入中国,同步国内的各大电商平台,一时成为国内快时尚的黑马。

  2012年8月,Forever 21曾在北京王府井商业街开出一家上下四层、近2500平方米的旗舰店,巨大的商标牌下人潮涌动。但在而后3年, Forever 21却一蹶不振,先后关闭了在华的200多家门店。

  更多分析人士认为,Forever 21在中国的受挫,更多是因为快时尚市场的饱和,反观全球市场,Zara母公司Inditex的增长瓶颈已不是新问题。对于快时尚品牌而言,跑马圈地的方法已不再奏效,整个行业已进入到了残酷的下半场。

  “ZARA们”的飞奔十年

  快时尚在中国市场曾经有过高光时刻。

  1975年,学徒出身的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在西班牙西北部的偏远市镇开设了一个叫ZARA的小服装店。

  而熟悉ZARA的人都知道,奥尔特加算是在服装界开辟了一个“另类”。不管是在巴黎寸土寸金的歌剧院地带,还是在曼哈顿的第五大道旁,LV、PRADA这些奢侈品大牌旁总能见到ZARA的身影,这几乎成为了ZARA得以成长的最重要的营销手段——依靠繁华地段的大门店进行宣传,售卖的却是和隔壁奢侈品大牌类似的款式,当然价格十分低廉。

  纵使这种模式使ZARA深陷“抄袭”官司,但也成为了“快时尚”的起源,并数次将其缔造者奥尔特加推到了全球首富的宝座。

  2006年,ZARA在上海南京路开出第一家门店,这一事件也被更多业内人士视作快时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起点。短期内,ZARA、H&M、优衣库、GAP等众多品牌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快速发展,当然Forever 21也是其中之一。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五年为快时尚发展的一个周期,当时间轴进入2011年,ZARA们也进入了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张阶段。睿意德营销服务部总经理姚宁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彼时,一线快时尚品牌的扩张速度都维持在每年60%到70%左右,H&M甚至平均4天开出一家新店。

  也正是在这一期间,以森马、美特斯·邦威为代表的本土休闲品牌却正在遭遇库存危机。

  森马电商产业负责人邵飞春曾告诉《中国企业家》,2012年至2013年,森马整体都处于“去库存”的状态,森马电商以略高于公司成本的价格销售过季产品,用较高的性价比迅速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积累了用户群。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早期的“ZARA们”极少出现库存的问题。服装分析师马岗在谈及这一阶段时曾表示,快时尚的橱窗更大、更明亮,很多商场都会排队抢着让这些品牌入驻,起初,一个城市往往只有一两家同品牌的快时尚门店。而也正是因为ZARA们的入华,让国内市场看到了另外一种更新颖的商业模式。

  早前,森马、美特斯邦威、李宁等本土品牌学习的都是耐克的“虚拟经营”模式,即将产品的制造、分销等业务外包,仅保留设计、技术等最关键的功能。而ZARA、H&M、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则不同,运用的是SPA模式。

  SPA模式1986年由美国服装巨头GAP提出,是一种从商品设计、制造到零售都链接起来的垂直整合型销售形式,虽也将大部分业务外包,但下游销售端却多为自营。以ZARA为例,ZARA 90%的门店都为直营,对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类,时尚敏感度高的单品可以进行快速翻单,在降低库存压力的同时,也可以对市场进行快速反应,确保了供应链与消费者的紧密结合。

  效率更高的经营模式使得快时尚品牌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快速攻城略地。仅在上海南京西路,800米内就集合了近10家不同品牌的快时尚门店。

  然而随着市场的饱和,明亮橱窗背后的快时尚品牌,也在悄然发生转变。

  全行业脚步放缓

  在诸多快时尚品牌飞速扩张的背后,是房租、物流的成本逐年攀升,且同业之间的模仿也成为常态。

  《文汇报》曾报道,为了更好的“引导”消费,一线快时尚品牌全年推出新品2.5万款,每款新装的平均设计时间仅为20分钟。在更多消费者看来,去掉标签,不同品牌的服饰辨别度越来越低。

  过去所积累的弊端,终于在短时间内爆发了。

  同样以ZARA的情况作为分水岭。

  2017年2月,ZARA关闭位于杭州、中国区的最大的旗舰店,而这一事件也被诸多业内分析师视作快时尚结束高速发展的节点;同年,C&A也关闭了位于成都春熙路的全国首家旗舰店。

  在全球业绩连续七个季度走低后,GAP计划关闭旗下近1/4的门店;MANGO的店铺数量额已经从最高峰时期的2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50家左右。2018财年,ZARA母公司Inditex盈利增幅5年内最低,净利润增长仅12%。

  同年,H&M也深陷库存危机,与早前本土品牌的原因相仿,“廉价的时尚”已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公开资料显示,从2018财年第一季起,H&M实体店销量大幅度下滑;同年第三季度,H&M库存近275亿人民币,占总销售额的33.5%,超过了服装企业30%健康库存率的警戒线。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快时尚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