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博弈的市场环境下,频繁转型的老牌百货商场新华都(002264.SZ)仍在尝试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逆袭和回归。
日前,新华都购物广场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宣称,公司一季度关闭处置福建、江西等地区的19家门店,损失金额已确认的部分为7532万元,加上尚未完成确认的损失,新华都此番损失可谓惨重。
零售行业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表示,作为百货商业协会第一个民营企业的福建本土企业,新华都曾经拥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在扩张中模糊主业、迷失了自我,并通过频繁关店的方式止损,已经步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回归本质、精简人员或许是新华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拖累业绩,首次大规模集中关店
5月6日,刚刚实现扭亏为盈的新华都发布《关于关闭处置部分门店暨风险提示的公告》称,公司一季度关闭门店19家,其中福建区域18家,江西区域1家。而关闭门店中,经营年限最长的已经超过10年,而最短的仅1年左右。关闭原因主要是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
这是新华都自上市以来首次如此大规模的集中处置亏损门店。此次关闭处置门店产生的损失金额已确认7532万元,主要包括业主和租户赔偿损失、装修长摊余额一次性摊销、部分固定资产损失、存货损失、员工补偿支出等。而部分门店关闭损失尚未全部确认完毕。
新华都在公告中表示,关闭处置该部分门店有利于减少亏损门店对公司业绩及长期发展的影响,优化门店结构,集中资源推进公司业务转型升级和后期持续健康发展,但对公司当期业绩将产生不利影响。
具体看来,新华都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59亿元,同比下降10.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91.64万元,同比下降2.65%。同时,该公司预计2019年上半年净亏损5000万元-9000万元,而上年同期盈利为701.5万元。
事实上,新华都业绩的下滑,不单单是关闭亏损门店造成的当期业绩不利。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2018-2019年度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这是多年以来增速较低的一年。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8%、3.2%、6.2%和1.8%。各个业态增速普遍放缓,线上线下都面临较大压力。
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指出,百货业态经历多年的痛苦转型,整体有触底回升迹象。例如,银泰百货年度同店销售大幅增长37%、王府井集团2018年净利润为近五年最高、远东百货在大陆的业务10年来首度由亏转盈。
在大环境整体向好的情况下,新华都的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8.5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11.49万元。但是,虽然该公司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但扣非净利润仍然亏损1422.81万元,而这已经是新华都连续第五年扣非净利润为负。
蓝鲸产经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早在2018年5月11日,新华都就曾因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而收到深交所问询函。问询函提出,新华都2013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0.32亿元、-3.74亿元、0.54亿元和-0.52亿元,且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均为负数,分别为-1.71亿元、-0.18亿元、-3.65亿元、-1.20亿元和-0.53亿元。深交所要求新华都结合公司业务情况、销售政策、行业周期、市场供求情况等说明净利润呈现盈亏交替的原因,及连续5年扣非后净利润均为负数的原因。
此外,新华都2018年经营性活动现金流为-6776.25万元,而2013年-2017年,该项数据分别为1.76亿元、-2.16亿元、-0.88亿元、-1.68亿元和-0.01亿元。深交所曾要求新华都解释说明,近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长期为负数,且与净利润变动不配比的原因及合理性。
对此,新华都解释称,2013年以来,零售行业竞争愈加激烈,面对行业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巨大变革,传统零售企业不断遭遇瓶颈,公司积极寻求业务转型。同时,电子商务加大力度抢占线下市场,使得传统零售经营受到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公司于2013年陆续进行华东地区关店步骤、2015年关闭多家盈利无望的门店。而净利润连续5年扣非后均为负数的原因,包括受原华东区门店经营大额亏损影响,从收购到关停清算,时间跨越多个会计年度,后期递延所得税费用冲回因素影响至2017年;受关停门店影响,提前终止租赁协议,设备及装修处理、商品处理、员工及商户赔偿损失、诉讼纠纷等导致了较大损失;和昌项目计提了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影响了净利润;受电商冲击致顾客群体部分流失,影响门店营业额及利润。
业内人士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对百货等传统零售业最大的影响,一是限制三公消费,二是电商分流,前者的影响已大致消化完成,后者也过了峰值,其它影响因素都是其次的、微弱的。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新华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