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两个阶段:
开业时期和八项规定出台
西湖楼一路经营到现在,秦灵芝说,最困惑的是两个时期。
第一个是开业的时候,“那么大的一个餐馆,从来没搞过,管理如果不到位的话,成本有多大?”
第二次压力是“八项规定”出台后,当年企事业单位全部取消团拜,他们一下损失了1000多桌宴席。
“我的压力特别大,这种环境下,怎么生存,怎么给员工发工资?”
她采取的办法,一个是在营销上下功夫,一个是菜价下调,还承接旅行团队。
本来旺季的时候一般不进旅行团队,但当时也进来了,“只要是来的客人,10块钱也可以吃。没办法。人气不能少,只要有人来!”
幸运的是,西湖楼创建时的定价就囊括了高、中、低档。宴请、旅行团餐、小吃都有,因为有足够大的面积,能容纳各种客群。
“(人均)从20、30元,到200元,都能在我这里吃。”秦灵芝说,也是因为这样,西湖楼的转型没有那么困难。为了做旅行团队的生意,他们当时主打“到湖南旅游就要到西湖楼来”。
此外,当年的西湖楼,还采用了“内部承包”的激励办法。
刘玉喜说,当时他们把总任务分解,高管各自承包,让内部区与区之间竞争,大家的干劲儿就上来了,以前客人来得晚员工会抱怨,那时只要客人来就热情接待,甚至每个区还派人抢客人。“反倒那年做得是最好的一年。”
团队建设起来,人气就上来了。加上商务宴席、婚庆、生日宴,“用了10个月的时间,慢慢地稳定了。”
◎ 内参君探访的早上,工作人员正在开会
因为菜系复杂、员工众多,西湖楼的管理难度远比一般饭店要大得多。
“第一个是财务,第二个是传菜,第三个是保安,毕竟这么大的一个地方,普通门店可以到时间关门,我这里24小时都要有人值班。”
秦灵芝说,他们管理成本至少比别人高10%——20%。“我的员工食堂都要把人吓住,几百个员工吃饭,普通饭店的客人都没我这里员工多。”
好在,地是当年买下的,西湖楼省去了房租这个最大的成本。秦灵芝也坦言,如果现在要做这么大的一个店,没有其他部分来补偿的话,很难维持下去。
经历过十几年的市场“洗礼”,如今,餐饮成本加剧、市场消费环境变化,西湖楼正在尽可能地优化成本结构,提高运营效率。
比如,以前他们有自己的艺术团,能为顾客提供高质量演艺节目,但今年把艺术团解散了。
“顾客有需要时,可以随时调专业团队过来表演,按场计费,省下这块人员成本。”
还有,以传菜员为例,以前70多人,现在只有25个,以前全是人力托盘传菜,后来设置专门传菜通道,改为用车,节约了大部分人力。刚开业的时候,西湖楼员工人数高达880多人,现在只有360人左右。
场地优势加上不断随市场变化调整,让西湖楼的经营稳定到了现在。
未来:
西湖楼升级做文化,创立子品牌
菜系复杂、人员众多,想提高效率,西湖楼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不过秦灵芝也早有打算。
因为西湖楼的体量大,不可能复制。她的想法是继续升级装修,加强体验感,把菜品做精做细。
“为什么要搞装修?因为现在的商务餐掉过头来了,又喜欢吃那种传统的,不是单一的时尚菜。”秦灵芝说,她感受到现在的顾客很在意体验感,享受那种包房圆桌吃的文化,所以今年演艺厅要重新装修,现在已经在搞设计。
同时,有些东西要加进来,比如自助餐,比如外卖,但一定得保证高品质。
内参君和秦灵芝见面的时候,她和团队刚从上海回来,就是去解决材料、包装、保温的问题。
当然宣传也很重要,秦灵芝说,下一步要把每个区的定位定得再细一点,“就是让客户明确知道我是做什么的”。但要有一个立足点,就是做文化。
“只有做文化,做有影响力的东西,才能吸引顾客来,否则,他就单纯吃这么一点菜?”秦灵芝认为,现在交通便利、旅游旺盛,她希望能通过建筑、餐饮文化刺激顾客,但凡经过长沙的客人都必来西湖楼体验。
此外,她还创立了一个子品牌——秦府大院。
“还是传承妈妈的家常菜,但聚焦到单独独立的一种菜系(长株潭的菜),比较精细比较小,三四百个平方,有三年了。目前在浏阳开了第二家分店,生意还不错,下一步准备到上海发展。”
“因为我搞餐饮也20年了,菜品和管理方面非常成熟,员工也要有升职的空间。”而这背后,还是秦灵芝想把家乡菜发扬光大的初心,她希望能带湖南那些有特色有生命力的地方菜走向全国。
比如浏阳蒸菜,邵阳卤干、猪血圆子,常德的脖子菜,永州的东安鸡、血鸭,还有湘潭的辣椒炒肉……一个小店子,五六十个菜,真正做精做细。
但她还没想好用哪个“单品打天下”,就是用哪个爆品去切入,是水煮桂鱼还是猪脚还是鸭子……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艳子 笑凡)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