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中国咖啡质量不稳定、价格昂贵和购买不便的行业痛点,瑞幸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招股书里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亏损5.5个亿,在2018年,瑞幸就已经亏损15.98亿元(2.38亿美元),后续瑞幸面临的痛点则是在提升咖啡单价的情况下如何保留住自己的忠实客户。
瑞幸并没有放缓自己开店的步伐,4月10日,瑞幸宣布新入驻合肥、佛山、沈阳和昆明等14座新城,全国入驻城市总量达到36个。按照瑞幸的计划,4月底前,还将进入珠海、中山、嘉兴、贵阳等城市。瑞幸将在二线城市进行新一轮的市场布局,用快速扩张门店的方式,锁定着每一位潜在的咖啡用户。
如果真如瑞幸在2019年的战略发布会上表示的那样,瑞幸的亏损在控制范围内,公司的现金流,依然够支撑三到五年的时间,那么瑞幸就能在二线城市培育出更多平常不喝咖啡的消费者经常购买瑞幸咖啡,同时把已有的用户群体进行巩固。
打破重组又回归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瑞幸与世界第三及法国第一粮食输出商路易达孚达成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在中国建设和运营一家咖啡烘焙工厂。
与此同时,作为完成此项合作的前提,在瑞幸咖啡完成首次公开招股(IPO)后,路易达孚将以等同于公开招股价格,定向发行的方式购买总额为5000万美元的A类普通股。等合资企业成立,瑞幸的咖啡豆就能自给自足,节省咖啡豆的成本。
截至3 月31日,瑞幸在全国共有2370家门店,瑞幸将自己的门店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快取店(Pick-up stores)合计2163家,第二类是悠享店(Relax stores)共109家,第三类是外卖厨房(Delivery kitchens)共98家,快取店占门店总数的91.3%。
快取店有简配的场景,一般是做咖啡外卖或者自提,面积在30-60平米不等,配置2-5台咖啡桌椅,空间布局由后厨及仓储区、吧台及加工区、食用区组成。对比星巴克,快取店也大大节省瑞幸咖啡的成本。
一张1.8折的咖啡券,打折下来咖啡4.8元,配送费6元,这样的费用比例让消费者更愿意去门店自提。截止2018年12月,瑞幸咖啡的自提率已经达到61%。
消费者点一杯瑞幸咖啡,如果外卖需要花费10.8元,自提则只需要4.8元。瑞幸快速开店,对主要的写字楼、商场、大学校区进行覆盖,目前大多消费者可以在方圆500米内自提咖啡,这样大大减少咖啡的配送成本。
瑞幸在亏损的情况下并没有放慢开店的步伐,是因为他正在步步为营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等到瑞幸咖啡实现2019年的战略目标,新建门店超过2500家,总门店数超过4500家,那么不管是企业白领、大学学生或者是逛街的消费者都能在方圆500米内自提咖啡,那么瑞幸就又能节省一笔外卖配送费用。
瑞幸用新零售打开中国咖啡市场,并且在两年以内成为中国第二大及增长最快的咖啡连锁品牌,他的资本操作是高明的。不仅仅是在同星巴克抢夺用户,更是用扩张店铺来锁定不常喝咖啡的消费者,同时将线上用户引流到线下门店,节约自身咖啡成本。看似在夹缝求生,瑞幸实则正在建立属于自己的全新的咖啡界的商业模式。
但是瑞幸咖啡回归产品本身,其实味道并不好喝,这也是一些咖啡深度爱好者抨击他的原因,所以瑞幸目前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能不能合理控制成本,实现盈利,将是他最大的挑战。
当然,瑞幸能不能通过IPO打一场完美的翻身仗也未可知。
来源: 商界 作者: 刘绪婷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瑞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