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瑞幸咖啡又双叒叕拿钱了。
4月18日,瑞幸咖啡1.5亿美元B+轮融资落袋的消息一早传来,一时满城风雨。距瑞幸咖啡被曝4500万元抵押咖啡机等不动产以“续命”的舆论漩涡也就半个月时间,19个月大的瑞幸咖啡似乎以秀肌肉方式回应“瑞幸不行了”的揣测。
瞧,这一互联网咖啡的资本实力够刚,够real。
截至本轮融资,瑞幸咖啡共计完成了4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5.5亿美元,投后估值29亿美元,此B+轮领投者来自星巴克最大的主动投资者贝莱德。目前,贝莱德占星巴克12.4亿总股本,持股比例为6.58%,它的入局,某种程度上押注的是中国咖啡市场的赛道,同时,也提供给了瑞幸咖啡一个更具有实力证明的故事元素。
披着互联网外衣的瑞幸咖啡在一年半时间里不断膨胀,它到底能走多远呢?今天也来论一论瑞幸咖啡,揭开这一“现象级”企业的另一面。
营销驱动
烧钱,买用户,唯快不破,从诞生之日起瑞幸咖啡带着这样的互联网标签,疯狂地开疆拓土。出道不到一年,瑞幸咖啡就晒出了自己的成绩单,在门店和销售数量上剑指星巴克。
截止去年年底,瑞幸咖啡以每天新增5.5家门店的速度,提前完成2000家门店布局的目标。相较星巴克,在中国“熬”了19年才开设了3400家门店。此外,瑞幸咖啡的消费客户达1254万人,售出杯量8968万杯,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核心区实现500米范围内100%覆盖。
今年年初,瑞幸咖啡CEO钱治亚宣布2019年的小目标,今年瑞幸将新建2500家门店,在一线城市或者达到一线城市核心区域500米之内做到100%覆盖,并于年底完成4500家门店的扩张,在销售杯量和门店上要全面超过星巴克,取而代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瑞幸咖啡不断膨胀,声势也比之前更大了。
亮出业务牌之后,瑞幸咖啡在资本市场也着急露出头角。从各方信源显示,今年年初就有相关报道称瑞幸咖啡正以30亿美元的估值在赴美国或赴港交所IPO,预计最早今年五月份完成。
似乎功到垂成,瑞幸咖啡连锁品牌的路径即将进入到IPO的拐点,然而,故事谁都会讲,但是真伪必须辨一辨。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祭出中国式“流量第一,价格补贴先行”的互联网大旗,在码上咖啡零售全链路数字化“高大上”的标签之后,结合各路营销套路,高举高打。
据一位投资人透露:“瑞幸和摩拜主要资本推手是同一个推手,他们资本运作路径很相似。”
从公开资料上看,瑞幸的A轮和B轮投资方中都有愉悦资本,而且B轮融资后,只有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进入公司董事会。曾投资摩拜的愉悦资本成立于2015年,由原君联资本TMT核心团队刘二海、戴汨、李潇等联合创办,巧合的是,君联资本也参加了瑞幸的A轮和B轮融资。
而在其商业逻辑上,瑞幸和共享单车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重补贴,养成用户习惯,聚拢流量,然后做高估值上市套现。
瑞幸咖啡以火箭般的速度成为咖啡界网红。
反过来,咖啡网红的故事又成为瑞幸咖啡吸引资本的筹码。网红效应无外乎能够带来激增的用户以及具备造势的本领。
“资本很多时候是会跟风,看看之前的共享赛道,以及现在的社区生鲜赛道,其趋之若鹜的品性并没有改变,瑞幸咖啡也不例外。”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告诉地歌网。并不排除市场和资本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阶段性的理性,但从瑞幸咖啡的模式来看,其资本故事是缺乏根基的。
营销是瑞幸咖啡的工作重心。
过去一年多时间,瑞幸咖啡的把目标锁定所谓咖啡增量群体白领、双薪人士等“新中产”狂轰乱炸。并不鲜见“这一杯谁不爱”的张震和汤唯的广告画面轰炸着写字楼、商圈楼宇。渠道品牌营销是在瑞幸咖啡新人注册首杯免费,冲2赠1,赠送4.8折、5折优惠券等疯狂补贴之后的另一项大头支出。
根据CTR媒介智讯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瑞幸在营销渠道上花掉了73%的营销预算,如果全年投放渠道稳定,结合此前媒体报道中提及“瑞幸2018年在分众传媒上砸下3亿元营销预算”的说法,可以简单估算出,瑞幸2018年的营销支出约为4.1亿元。从瑞幸咖啡50%的门店保守增长率预测,其2019年营销预算会提升至6亿元的水平。
不难看出,瑞幸咖啡在营销上的大手笔,其营销驱动的引擎显而易见。
实际上,同样是讲故事,也有不同情况。
例如,坐在神坛上的马云振臂一挥发力“五新”,在新零售赛道上95亿美金抢亲饿了么,重新杀进O2O赛道;盒马鲜生作为阿里新零售的一号工程,一年多时间重金扩张120多家门店......同样是烧钱,但是归根结底,阿里一有资本,二有其他业务的协同,其战略沿着一个理性假设成立的故事推进。
而瑞幸咖啡能够做到吗?
实际上,无论是依靠社交实现销售裂变,还是通过全链路数据化降本增效,烧钱补贴刺激,瑞幸咖啡“卖咖啡”的本质没有改变。产品才是瑞幸咖啡的根本,产品做得不到位,互联网咖啡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制造一种幻象。
成也产品,败也产品
地歌网在内部学习会上有这么一个结论:做事情无外乎实力和势力,但是在没有实力的前提下,所有势能的营造都是虚假繁荣,总有一天难免会坍塌。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瑞幸咖啡。
咖啡零售的实力在于产品本身,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本质线。至于价格、资本、激增用户、营销等都是变量因素,只有抓住了这一本质线,才能更接近瑞幸咖啡模式的“真相”。
目前,瑞幸咖啡在营销驱动下,已经形成咖啡界的一股势能。
可是,在新增用户的势能背后复购率指标如何?烧钱换来的市场,其所指向的新锐增量用户在价格刺激完后,粘性如何?更为重要的是,其在卖货的本质上做的如何?至今仍没看到瑞幸披露相关的信息。
烧钱换市场的互联网玩法并不鲜见,千团大战、网约车大战、外卖O2O的战场上同样是硝烟弥漫。但是,这些商业模式本身都是平台服务,而瑞幸咖啡只有在“货品”端突破才能够有未来。
到底瑞幸咖啡的产品如何?用户心中有杆秤。
先看看喝过的人怎么说。地歌网从即刻上摘出一些评论,以供参考:清一色的吐槽。
在地歌网的访谈中,瑞幸咖啡不好喝似乎已经成为大多数用户的体验。成也在产品,败也在产品,不妨进一步看看分析师的测评结果。
企鹅吃喝指南邀请13位分析师对星巴克、连咖啡、全家、Manner、瑞幸咖啡做了一轮盲评。这13位测评师成员由专业咖啡师、精品咖啡爱好者、星巴克死忠粉、咖啡因刚需客和咖啡小白等组成。盲评的对象选了夏天点单率最高的冰拿铁。
得到的结论如下:
13位分析师咖啡盲评结果 图片来源:企鹅吃喝指南
瑞幸咖啡盲评关键词是:苦,烟熏味,一喝就难忘的难喝。由此可见,瑞幸咖啡产品不受待见。
不难推测,咖啡人群并不会因不到10块钱的差距把瑞幸咖啡作为首选,那么,非咖啡群体即便没有挑剔的口感,但是,粘性相对而言会减少。正如瑞幸咖啡所说的,2019年其在门店扩张、咖啡销量上全面超过星巴克。不难看出,瑞幸咖啡的“全面超过”讲的只能是“势力”的故事,而不是实力的故事。
没有产品根基,其模式的可持续性就难以得到保障。瑞幸咖啡在泡泡吹大之后,或许迎来的将是致命性的危机。
在咖啡市场上产生了两大巨头,它们分别是雀巢和星巴克。雀巢开启的是速溶咖啡的市场,而星巴克开创的是现磨咖啡的连锁奇迹,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产品之外的第三空间的概念,其在咖啡行业深耕了近乎40年,成为咖啡连锁的巨无霸。
瑞幸咖啡的赛道也在现磨咖啡的赛道上,其中,咖啡豆的质量,供应链的匹配能力等显得至关重要。显然,一个一岁半的“婴儿”如何与一个近40岁的“中年人”比拼供应链?
同样根据企业指南的数据显示,在咖啡制造的原料上,瑞幸咖啡和其他品牌相比,除了全自动咖啡机,无论是咖啡豆还是牛奶原料,瑞幸跟星巴克、全家比,也都没有特别优势。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瑞幸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