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全家中国授权将到期 日系便利店进入卡位战

  此前,类似于7-eleven进入台湾、北京,全家进入台湾、上海等区域时采用的合作模式,大体上遵循日本方面开放品牌授权,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这一方面有利于日资便利店进入国内本土市场,在获取本地化资源、沟通政府关系、掌握消费者习惯等方面占据优势,另一方面也能够获得本地化企业的资本支持。而双方对合资公司注入股权,也相当于为国内本土企业吃下定心丸,能够借助日本便利店技术开拓本地市场。

  有本土便利店高管曾表示,“本土的创业型便利店品牌,采用重资产模式运营为什么会出现九死一生的局面。就是因为它们不像7-eleven、全家这样拥有一个富爸爸。”

  事实也是如此,7-eleven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已有14年之久,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这对于任何一家本土新兴便利店品牌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但翻看7-eleven早期的合作对象也能看出,无一不是大型财团。例如广州7-Eleven隶属的华南市场的代理权掌握在香港牛奶集团手中;上海7-Eleven隶属的华东市场跟台湾属于同一个派系,为统一集团所有;北京、天津等华北市场的网点则由日本总公司直接投资。

  如果说全家坚持着以提升区域密度的便利店打法,那么罗森、7-eleven便在近年来展开区域扩张,由罗森提出的区域大加盟策略随之出现。

  但与全家、7-eleven此前合作不同,罗森大部分是采用品牌输出模式,即向区域零售企业输出品牌、管理技术及相关的供应链支持,从中赚取收益。更重要的是,罗森大概率不会对合作企业注资,这是一种扩张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运作模式。

  一位区域便利店企业创始人对此表示,“区域企业愿意合作,基本上是抱着交学费的心态,把你的技术学过来,再伺机自己干。大不了就是换一个招牌,而消费者主要是看重便利店的商品、服务和距离,我只要保持独立后的水平与合作时的标准持平,没有日系品牌又有什么关系呢?”

  由此可以看出,类似于7-eleven、罗森这样开放区域授权的做法存在风险。例如罗森一度以鲜食、甜品作为其核心竞争力,在与武汉中百合作后,便指导后者投资建设了中百大厨房。《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中百大厨房也在向一些区域便利店企业提供产品供应,借此利用存量生产力,摊薄运营成本。这意味着,原本独属于罗森的产品资源成为业界有钱就能买到的流通性商品。

  更重要的是,日资便利店此前是以精细化管理著称,是一种重后台、相对轻前台的运营模式。但采用品牌输出后,由合作方承担资本投入、人力管理以及现场运营等板块,这相当于逐渐向“轻后台、重前台”转变。

  一些便利店从业者对此表示担心,日资便利店是否还能沿袭此前被奉为业界标杆的经营范式?

  资本卷土重来

  日资便利店走向成疑

  进入2019年后,便利店业态出现了一丝头部品牌动作频频、资本方卷土重来的迹象。而7-eleven、全家、罗森先后进入中国,进过十几年发展也陆续走到了占位更迭的分水岭。日资与本土便利店品牌竞争之下,格局又会如何改变?

  “便利店业态到现在实际上才迎来健康发展的起跑点,此前都是做局。大资本对小资本做局,诱使他们投资便利店品牌,把这个业态搞热,你看近期投资都是管理千亿资金的大资本。大型连锁便利店品牌对创业型品牌做局,在它们试水之后伺机而动。”一位研究便利店行业的投资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分析称。

  这使得当下便利店格局开始出现新趋势:

  从投资对象来看,资本仍然重点关注便利店业态,但开始从投资创业型品牌过渡到入手区域龙头型企业。其获利逻辑也从低位入手、以小搏大逐渐转化为稳定持有,多方整合。

  例如邻几便利店于4月2日宣布完成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今日资本领投,老股东源码资本加码跟投。“邻几便利店创始人刘忠建此前操盘过十足便利店,被市场验证过有掌握并使用资本的能力,对于资本来说相对更加稳定。”上述投资人举例称。

  这也代表了资本投资便利店的关注点从新概念、新模式聚焦到经营数据、团队是否可靠、产品研发供应等实操层面。刘忠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来邻几考察时,不仅看门店、仓库,更我令我想不到的是她还进了冷库看,而且都看的特仔细。”

  在此背景下,当前多个便利店品牌动作频频,最终只有一个目标:做大规模,成为头部企业。例如美宜佳曾在2018年一个月内进入三个市场,意图便是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便利店。而最新数据显示,美宜佳拥有门店11000多家,一年净利润在6个亿左右,是本土便利店的标杆企业。

  对比来看,日资便利店似乎更倾向于内部比较。比如说罗森中国通过灵活的区域授权加盟机制迅速做大规模,目的也是希望坐上外资三大便利店品牌中的第一把交椅。而7-eleven虽然在北京地区占据优势,全家目前凭借其实现盈利、门店数较多等因素能够保持优势,但放大到全国范围来看,实际上已经处于本土便利店品牌的“包围圈”之内。

  随着本土便利店品牌在资本、技术等助力之下提高单店运营水平及供应链能力,再依靠其发源于本土市场的灵活性,未来大概率将会切分日资便利店的目标市场,乃至存量蛋糕。那么,一场后期之秀对于行业标杆的挑战赛随机开打。

  来源: 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者: 张思遥

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便利店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