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种情况的最好解释就是星巴克线下门店的交易量下滑了,而且下滑规模要比线上增量更多。不过随着阿里对星巴克深度赋能的推进,包括会员体系的打通、为星巴克接入更多的流量池等,相信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交易量会有所好转。
第二,“瑞幸劫”的压力依然存在。门店在增多,线下交易量却在下降,难道是星巴克费时费力打造的温情“第三空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了?其实更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强势的瑞幸给星巴克带来的压力远未消失。
从前面极光大数据的报告可以看出,虽然瑞幸补贴的力度有所动摇,但是瑞幸在2018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增长势头依然是可怕的,用户增量和活跃度都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这些增量一方面来源于市场自然新增用户,另一方面则来源于竞争对手,而且事实证明,瑞幸的确是抢到了一部分星巴克用户的,报告显示,星巴克在瑞幸咖啡用户中的渗透率为17.28%。这意味着,瑞幸处处针对星巴克的策略是有效的。
但不得不说,星巴克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瑞幸劫”,比如去年11月星巴克上调产品价格的举动。更贵一些的星巴克比起一直都有补贴的瑞幸,显然更易让不够忠诚的会员“投诚”瑞幸。
综合来看,投入阿里怀抱的星巴克依然“失速”了,而且瑞幸对星巴克的施压是持续且多方面的,这导致星巴克虽然勉强回到了增长状态,但是依然有很多亟待处理的棘手题,比如能否延续这种增长?能否充分发挥阿里的赋能作用?能否更好地面对瑞幸的施压?
2019年开局:星巴克的反击开始了?
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星巴克比较平静,但不安生的瑞幸在3月11日开启了一轮粗暴的现金补贴活动,每周用500万的现金奖励消费商品数达到标准的用户,计划持续10周。这其实是瑞幸烧钱补贴的老套路了,只是“新瓶装旧酒”,目的还是那两个:占领市场和美化数据。
不过,去年的数据已经证明,瑞幸的这种烧钱打法非常有效。这也是瑞幸一心投身烧钱打法的底气所在。
但,继续强势的瑞幸对星巴克来说却是坏消息。可以预见的是,星巴克即将发布的2019财年二季报(1月-3月),其中的中国区同店增长这一项数据,或许会延续上一季度的势态,依然不会太好看。不过星巴克或许还能寄希望于一个有利的变量:阿里的巨大流量池为星巴克带来的线上销量。
4月份开始,气氛开始巨变,星巴克和瑞幸在新品上激烈地扳起了手腕。星巴克先是试水卖冰淇淋,而后瑞幸上线了奶盖茶,最近星巴克又被爆出将在4月26日推出8款新茶饮。
显然,星巴克和瑞幸达成了共识:新饮品是狙击对手的一大利器。当然,星巴克和瑞幸并非纯粹为了打击对手,鉴于饮品市场巨大的增长空间,用新品获得更多的增量用户,美化财务数据,也是星巴克和瑞幸共同的目标。
但或许这些都是迷惑对手的“障眼法”,星巴克和瑞幸的竞争核心依然还是要落在咖啡业务上,毕竟咖啡业务才代表着两者目前的实力家底。
目前来看,连续推出新品短时间内不大可能让星巴克在与瑞幸的竞争中占到多少便宜,因为新品能为星巴克带来多少用户增量,以及能否承受住与其他品牌,比如喜茶们正面竞争时的压力,都是未知数。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2019年的开局阶段,星巴克已经开始尝试反击了,只是暂未撬动有利局面向其倾斜,而瑞幸凭靠强悍的烧钱打法,必然还将继续蚕食星巴克的用户基础。
如果再这样的下去,星巴克和瑞幸的战事,或许真会如瑞幸所期待的那样:2019年年底,瑞幸将在门店数和杯量上全面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店。
摆脱“瑞幸劫”,星巴克要靠制衡和反攻
瑞幸出现后,老大哥星巴克度日如年,好在阿里的出现多少让星巴克稳住了,但星巴克依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增长压力。
“乖张”的瑞幸,成了星巴克在华20年的最大“劫数”。但好就好在,“中年”星巴克的抗压能力足够强,反弹空间大,资产护城河也够深。这样的星巴克,要摆脱或者反制“瑞幸劫”,依然是有操作空间的。
鉴于目前的处境,星巴克不妨参考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以同样野蛮的打法制衡瑞幸。说到底,其实可怕的不是“瑞幸劫”,而是瑞幸的这种“互联网+烧钱”的野蛮打法。
星巴克和阿里的联姻算是走出了第一步,但多了阿里的几个流量池远远不够,何况瑞幸也有腾讯助阵。瑞幸打法的要诀在于“快准狠”,直戳用户的价格痛点,所以星巴克必须要考虑补贴或者变相补贴的操作空间,要么联合饿了么、口碑、盒马们来场“星巴克会员狂欢”,要么搞点实在的,直接复制瑞幸的打法。
不过星巴克千万不要怕拉不下来老脸,放下面子才能活的更好,让利用户永远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讨好了用户,没有人会骂你,只会捧你。
第二,瞄准瑞幸的弱点进行持续反攻。长期以来,瑞幸最备受外界诟病的一点是巨额亏损,但根据瑞幸的官方表态,瑞幸已经做好了长期亏损的打算,所以亏损的多少并不会影响到瑞幸的“全速前进”,起码在短期内不会。
不是钱,那么瑞幸现在的弱点是什么?其实瑞幸真正的弱点是太年轻导致的品牌号召力不足。
一个有号召力的品牌,用户购买其产品的首要原因绝对不是价格。所以瑞幸非常清楚自己的品牌号召力还处在初期建设阶段,所以只能靠价格补贴这个用户非常敏感的点来讨好用户。
对星巴克来说,它的号召力就是耗时二十年建立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逼格和信任。猫爪杯销售时的万人空巷依然历历在目,所以星巴克不妨好好利用自己的品牌号召力,比如通过更细化的会员特权服务为会员营造高逼格的认同感,或者是通过系列营销活动加固自己的咖啡圈层文化壁垒。
以上两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星巴克可用野蛮的“互联网打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或是在瑞幸依旧吃力建设的品牌号召力上大作文章。当然,这两点结合使用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总之,想要彻底逃离“瑞幸劫”,星巴克必须“野蛮”起来。
(来源:联商专栏作者刘旷)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