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讲,瑞幸咖啡和共享单车都是以大规模线下推广补贴的方式去拉客吸引流量,资本的撑腰带来趋利而入的流量飞速增长,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流量变现的方法,狂欢后的资本抽身撤出,这场商业模式也就变成了坐吃山空后的“赔本赚吆喝”。
相信每个都市白领都喝过瑞幸咖啡,即便你没喝过,也一定看过它的广告。短短两年席卷一二线城市,老牌霸主星巴克也不得不改变策略来应对。
就是这个红极一时的品牌,自去年年底开始负面报道不断。近日,瑞幸咖啡被曝出抵押咖啡机做债务担保。
天眼查数据显示:4月1日,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新增一条动产抵押信息。抵押权人为中关村(000931)科技租赁有限公司,被担保债权数额为4500万元。
瑞幸的动产抵押物均为咖啡机、奶箱、粉仓,物品所属地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苏州、济南、重庆、长沙、南京等多地门店,几乎把现阶段所有门店的咖啡机、奶箱、粉仓都抵押出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连咖啡机都抵押出去了,瑞幸到底有多缺(shao)钱?
两个月前,瑞幸咖啡还雄心满满。在2019年1月3日举行的战略发布会上,创始人钱治亚透露了这样几个关键词:新开2500家门店、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钱治亚叫板星巴克的底气来自于2018年瑞幸取得的成绩。
短短一年的时间,瑞幸完成了连锁咖啡市场的冷启动超级品牌布局:
在全国22个城市建立了2073家门店,实现一线城市5分钟核心区域全覆盖,同时实现100%直营,无加盟;商品总体满意度达到99.6%,3个月内客户复购率大于50%;腾讯小程序日单量大于5万单;2000家门店陆续上线美团外卖。
比销售数字更让人惊喜的是瑞幸咖啡的上线仅仅17天的API开放平台上,已经有超过400家企业申请, 70余家企业签约,第一批合作伙伴包括中国建设银行(601939)、上海浦发银行(600000)、顺丰等大企业,这意味着瑞幸有机会在开放的平台上抓取到合作企业的用户,帮助他们将数字权益转化为平台日活并建立起消费粘性。
换言之,开放平台上所有合作伙伴的客户都有可能转化为瑞幸咖啡的消费者。
这样的玩儿法,对于咖啡品牌来说还是第一次。
高盛同样也给出了一专项报告:瑞幸在中国咖啡连锁品牌中线下店铺数量第二多的品牌,仅次于星巴克;单杯均价在市场份额排名前5的咖啡品牌里是最低的;与星巴克相比,瑞幸的消费群体更加年轻,24岁以下消费者占比高达48%;且瑞幸线下门店集中在商业办公区。
这意味着瑞幸还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还没有得到挖掘。
2018年12月12日,瑞幸完成B轮融资2亿美元,估值达到22亿美元。
光鲜的业绩背后却暗伏着巨大的隐忧。
在过去的不到一年时间里,瑞幸亏掉了八个亿。
瑞幸会不会成为下一个OFO?面对外界的质疑,钱治亚信心满满:
瑞幸前期的亏钱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投资人并不担心;瑞幸和共享单车的模式不一样,绝不会成为下一个OFO;我们团队都是有十年创业经历的老鸟,经验十分丰富。
但实际上,对于外部瑞幸质疑的声音,钱治亚的回答并没有说到点儿上。因为他的话,更多的是一种反驳,而非解释。
外界质疑瑞幸的焦点集中在瑞幸的商业模式上,在资本的助飞下,瑞幸以疯狂砸钱的方式完成了线下扩张和线下推广,但是这种“烧钱”方式能否转化为最后的盈利?漂亮的流量背后,客户留存率和粘性能达到多少?当资本撤出后,瑞幸还能否保持业绩高速增长?
这些外界关心的问题,瑞幸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用十亿成本教育中国的咖啡市场”,瑞幸的迅速扩张离不开雄厚的资本支持,新用户首杯免费、分享获赠、买五赠五、每单抽奖、零食五折、狂发优惠券等等,财大气粗的瑞幸将用户补贴发挥到了极致,和动辄三十元一杯的星巴克相比,瑞幸咖啡的用券后的价格经常不到十块钱,同时还能大量获得赠饮。“低价补贴拉流量”,这七个字就是瑞幸现在商业模式的核心打法,而这样的模式,恰恰是最为外界所诟病的。
OFO的前车之鉴,就近在眼前。当戴威和OFO内部的管理问题一个又一个被曝光之后,外界的声音开始变得尖锐起来?
OFO的失败和摩拜的收购是不是从根本上证明了一个问题:共享出行这一商业模式是不是在模式上根本就无法跑通。
现在,同样的问题也被抛向瑞幸。
因为从本质上讲,瑞幸咖啡和共享单车都是以大规模线下推广补贴的方式去拉客吸引流量,资本的撑腰带来趋利而入的流量飞速增长,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流量变现的方法,狂欢后的资本抽身撤出,这场商业模式也就变成了坐吃山空后的“赔本赚吆喝”。
靠凶猛砸钱获得成功的企业有很多,最典型的正面案例就是滴滴,在最初和Uber及神州的竞争中,滴滴的模式就是疯狂的砸钱补贴。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瑞幸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