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客不仅提供快递服务,还包含虚拟购物、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但市场反应一般,并于2015年迎来大面积的关店。当时有业内人士称,嘿客是伪需求,一家嘿客店月收入也就几百块。嘿客的模式也一度被严重吐槽:顾客在嘿客看上哪张图片的商品,店员会帮忙下单,实物到了,顾客再来嘿客取件。
顺丰控股上市方案显示,顺丰商业板块(顺丰优选与“嘿客”便利店合并入此板块)从2013-2015年三年时间亏损总额超过16亿元。亏损主要原因是2014年集中铺设线下门店,也就是“嘿客”所致。截至2016年6月30日,顺丰商业共拥有门店1566个,覆盖全国44个业务区。
2015年9月30日,顺丰控股将顺丰电商、顺丰商业100%股权分别以人民币1元转让给大股东明德控股持股76%的顺丰控股集团商贸有限公司。顺丰控股对顺丰电商和顺丰商业的剥离,大有甩包袱的意味。通过股权转让,顺丰商业和顺丰电商成为顺丰控股集团商贸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而顺丰控股集团商贸有限公司,受王卫控制。
但顺丰没有死心,随后将没关的“嘿客”门店更名为“顺丰家”,被并入“顺丰优选”,增加了生鲜产品,依然未见起色。2016年9月,顺丰优选线下门店上线了。
时间财经从相关人员处得知,顺丰优选位于北京常营某小区的社区店,月营业额曾达到20万元左右。
打错算盘?
但并非每家顺丰优选社区店的情况都如此乐观,尤其是在采用加盟制的情况下。
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顺丰优选成都市锦江区宏济路店周边住户称:“我天天路过,但是没有进去过。感觉它生意还是比较冷清。”一位周边商家表示,“其价格也比较贵,性价比不高。在做促销的时候可能会去看看。”
附近一家店主表示,虽在一条街上,由于房东不同,租金也是高低不一。顺丰优选该门店签约的时间点应是该地段较高时,租金较高,再算上人工、物管费等成本,每月成本明显高出不少。而顺丰优选成都市青羊区的某店周边店铺商家也称:“他们生意比较冷清。”
朗然资本创始合伙人潘育新对时间财经表示,据其了解,顺丰优选社区店做得并不算好。在潘育新看来,顺丰优选社区店的问题和“苏宁小店”类似。
苏宁小店的模式,跟顺丰优选社区店有一些类似的地方。比如,苏宁小店的80-200㎡社区店,主要面对家庭生活用户,售卖基础食品、蔬果、生鲜以及非食日用品,将用户家中到社区门口的100米打通,实现物流配送。苏宁小店提出了“最快8分钟送达”的口号。用户自己到店购买商品外,还可以通过小店APP线上购买商品到门店自提,或者让商家送货上门。苏宁小店也有社群运营、社区团购。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8年初进军新零售开始,一年时间里苏宁开了4000家“苏宁小店”。2019年,苏宁小店的数量年底可能达到10000家。苏宁小店的快速扩张,带给苏宁易购的是亏损。2018年前七个月,苏宁小店营收1.43亿,亏损就达到了2.96亿。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如果单一看苏宁小店,苏宁做的无疑是一笔亏本买卖。要把苏宁小店放到苏宁的整个新零售业态来看,才能看到价值。对于苏宁现有的零售、金融、物流、置业、体育等业务来说,苏宁小店可以发挥其毛细血管的作用,打通从线上到线下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这些业务的前置销售、流量入口、前置仓。
尽管苏宁小店还在亏损,但2018年,苏宁在新零售方面年营业额达到了2453亿元,比之前增长了30.5%。相比之下,苏宁小店亏损的几个亿,可以接受。
不过和苏宁相比,顺丰只有物流业务,并没有零售、金融、置业、体育等更多的业务,顺丰优选社区店在顺丰整个体系中,可发挥的价值并没有苏宁小店那么大。
另外,顺丰优选社区店有30%的销售额来自社群运营,社群运营最关键的点在于运营者的水平,而这可能会成为此类社区店的瓶颈之一。以社区团购为例,有社区拼团创业者曾向媒体透露,“团长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20%的团长撑起了80%的销售额。”
(来源:北京时间财经 乔治)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顺丰优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