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数据:小镇青年甩掉性价比标签
事实上,不管移动支付还是刷脸支付,其背后都是互联网在中国的全面普及和落地。当前,重构人、货、场,融合线上线下打造全场景已是中国零售业的共识。
整个2018年,中国零售乃至互联网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下沉市场的拼购爆发。
舆论普遍认为,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价格是下沉市场居民最为看重的因素,高性价比商品是撬开这个市场的关键。
的确,让原本零消费的农村老人花钱购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该群体的消费升级,但通过大数据洞察可以发现,广阔的县镇市场同样蕴含着强烈的购物欲和消费升级需求。
2017年双十一,在苏宁易购平台购物的消费者,来自北上广深和其他省会城市的比例为34.5%,其他三四线城市为65.5%。
到了2018年双十一,来自北上广深和其他一二线城市的消费比例下降到29.4%,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比例上升到70.6%。
2018年,全国有超过4600家苏宁零售云县镇店,覆盖超过1500个区县和3100个乡镇,将超过761万件品质家电、3C类产品带到县镇和农村的消费者家中。
苏宁大数据显示:2018年的县镇市场,10公升以上洗衣机的销售同比提升201%,对开门和三门冰箱分别以37.56%、29.10%的占有率优于双门冰箱;电动牙刷、洗碗机、扫地机器人在下半年的销售比上半年分别提升了35.1%、496.8%、313%;戴森系列产品下半年销售比上半年提升152.32%,电子美容仪和空气净化器销售分别提升129.7%、206.9%。
此外,“侯鸟族”的出现,也让区域消费特点出现了明显变化。
今年春节期间,苏宁易购订单增长最快的城市依次为银川、西宁、太原、南宁、兰州、包头、廊坊等,这些多都是传统印象中收入不是很高的劳动力输出城市,但人们归乡之后消费能力很强。
与之相对应的是,春节期间苏宁拼购订单最多的城市依次为南京、北京、上海、沈阳、广州、天津、重庆、成都等,这些传统的一二线城市市民,反而更注重性价比。
显然,“性价比”和“不差钱”这样的单个标签,已无法准确描述小镇青年和城市白领这样的庞大群体。
中国品牌的考验:洞察细碎化的消费时代
当前,用户消费习惯的细碎化,对中国零售和电商企业的数据洞察和精细运营能力来说,是考验也是机遇。
首先,从商品、服务延伸到内容、知识、娱乐、健康,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与个性化带来了行业增长的空间。
从行业的数据也能够看出,当前用户对付费会员模式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关键是如何去激发和匹配用户的新需求。
其次,技术创新与服务匹配进一步激发了用户需求,5G和人工智能时代,消费入口将无限展开,形成了人和商品、商品和商品之间新的互联。
在“万物皆入口”的时代,商品与服务的需求能够被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去满足,不再都是“有准备”的消费,市场的空间无疑将被极速放大。
总的来看,虽然机会很多,但这已经不是只靠一技之长就能快速获取市场的时代。
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注重能力建设、前瞻布局的企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从C端看,创造客户与留住客户依旧是零售玩家们要深耕的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褪去,边际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企业需要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挖掘等手段,深入进行消费者画像,提供更加优质的商品服务与高效炫酷的购物体验,不断提升用户粘性。
苏宁认为,会员用户运营不应只局限于线上,而是要进一步下沉到社区。未来,发展会员、组织会员、服务会员、互惠会员就是主打社区的苏宁小店成功的关键。
会员如此,业态亦然。
互联网时代下的店面,不再是商品销售的唯一场所,而是不同场景下的流量入口,是消费者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自然衍生的场景流量,也是最稳定、最有转化价值的流量。
因此,苏宁2019年大力构建线上线下、到店到手的全场景全品类零售业态,将开店目标定为15000家,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数字化、场景化购物体验。
在这个消费习惯日益细碎化、朋友同事间可能都不清楚彼此购物喜好的时代,能清楚洞察用户偏好,并创造场景让用户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企业,一定会成功。
(文 /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 苏宁消费者洞察分析员石磊)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戴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