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百亿资本涌入 这是便利店最好的时代?

  近年来,在电商发展的挤压下,超市和百货店等线下业态销售额近年表现不佳,一度出现负增长的现象,而便利店业态整体在销售额和新开店数在近年均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增长。有人说,这是中国便利店最好的时代。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相比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23%,门店数量突破了10万家,市场规模已超过19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

  新芽NewSeed根据网络公开数据不完全整理,从2017年至今,便利店行业融资事件超过70起,至少100亿元资金涌入,行业估值仍在水涨船高。

  但是巨额资金的涌入,也让部分便利店品牌处于一种激进扩张的节奏,埋下了陷入资金危机的隐患,全时便利店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全时便利店曾在2017年底启动“百城百万”计划,号称要投资百亿元、五年覆盖“100个城市,100万个终端”。然而高速拓店,意味着要在多个城市承担预亏压力。以单店150万元左右的开业成本估算,全时便利在一年间新开数百家门店,加上进驻当地市场所需的后台管理公司,物流仓储等成本,全时便利资金链压力可以想见。

  而就在去年,全时背后的大股东复华控股陷入了P2P爆雷危机,盲目扩张的全时失去了内部输血,资金链断裂。就这样,这家被誉为“最像7-11的本土便利店”品牌轰然倒塌。

  因此,在这个便利店最好的时代,如何掌握正确的经营之道成为了重中之重的问题。近日,见福便利店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利、新佳宜创始人兼CEO伍敏谊、每一天便利店创始人兼CEO张培彦与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邹云丽就此问题,在零界·新经济100人2019年CEO峰会上展开了圆桌讨论,以下为圆桌精华,经新芽NewSeed整理编辑:

  资本热度下降,逐步趋于稳定

  邹云丽:在座的几位企业家都是从准一线城市切入,在每个区域有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做了便利店布局,从你们的感受来看,2018年、2019年在市场端,便利店行业感受到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样的?

  张利: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便利店是满足人人需求的好场所,从过去马斯洛的需求,强调安全、和平,到现在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变为追求美丽、美食、健康便利和好玩。我认为在未来尤其两三年后,会发现在所谓的线上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影响之下,便利店是最小的商业形态。

  伍敏谊:原来二三线便利店关注度小一点,但在2017年、2018年资本进入后,明显感受到资本对便利店的火热态度,整个行业变化比原来快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稳、慢。在这个过程中,外面的资金不断进来的时候,整个市场有一个很好的教育培养。广东市场几百亿,湖南市场几十亿,国内省会城市刚开始两三年,几个亿,这对市场是一个好事。整个行业来看会变得越来越理性,即便2018年有便利店崩盘了,2019年也会继续慢慢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过了这个峰值以后降温,长期来看是不错的。

  张培彦:其实在2001年一直到2017年之前,便利店这个渠道不受到关注。2018年、2019年最大的变化有三点,第一,作为外资便利店,7-11和罗森为代表,他们的扩张步伐加大,扩张速度加快。第二,作为巨头,像苏宁,包括阿里、京东甚至从2017年关注便利店。第三,互联网和人口红利在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终端网点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可贵性。

  大的实体店,不管是国美还是苏宁小店,作为便利店形成一个网,是比较火的趋势。更大的变化,从便利店的渠道来看,是终端小网点作为前置仓也好,还是流量入口也好,都招来了资本以及巨头的关注。总之便利店这个业态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好。

  二线及以下城市是本土便利店主战场

  邹云丽:便利店这个业态存在有将近80年的历史,第一家是7-11,1992年的时候7-11进入深圳开了第一家店,而作为本土代表品牌的便利店,虽然目前数量很多,存在感却没有那么强。我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如果离开上海,带走什么?说想把上海的便利店带走。上海便利店市场虽然在北上广深里面排第三,但是外资品牌渗透力比较高,达到30%。

  我们作为内资便利店品牌连锁,和外资来比,开店的时候,或者扩大区域经营的时候,优劣势怎么样,未来的竞争格局会不会是,一线城市被外资品牌带进去,二线城市及以下城市是内资便利店的市场?

  张培彦:其实看一下中国便利店的情况,我们三家企业很有代表性,基本上是二线城市,我们的规模,张利总的规模最大,1500家,伍总1300家,我是1000家左右,从狭义上讲,内资便利店在区域内冲击1000家的时候,叫1.0,我们先占山头,预包装产品为核心。我们做2.0,是从供应链内发力。

  我们是草根创业,1.0时代靠的是时代,2.0靠的是数学,靠算法。开到1000家店,再往上拓展,就要在算法上做突破。外资从2.0开始,也是把算法、供应链输出,到现在跨区域扩张。作为本土企业也要有这样的特点和打法,总的来讲,大家是相互提升的。我们现在需要提升的是质量。我个人认为,在黄金分割点上,当下对二线城市是最好的见证。北上广深,便利店投入产出比不适合,但会在二线城市活得很好。

  伍敏谊:一线城市外资的竞争比较大,二三线优势比较明显。很多内外资的,类7-11、罗森的每年都会从深圳、武汉到长沙来看,其实看完之后的结果非常简单,7-11可能达到1万左右的日销,单店的前端能够打平。类7-11的品牌,他们在长沙的销售只能达到我们的一半,我们在长沙九千多,七千多,他们在长沙只能有四千五千,他们前台可能要推两三万,我们跟他们刚好是反的。所以每年看到很多品牌来二三十家,推个几千万一个亿,明年就拆掉,每年都这样,因此长沙应该是全国便利店品牌最多的城市。

  像我们与全家、7-11的人聊,说如果进入长沙做五到十年时间能够开出多少家,几十家还是一百家,能不能达到这个成绩?因为目前来看,在长沙市场外资确实比较难做,在成都全家、711十年不一定能过百,内资效率、成本、本地化、单店模型比我们更容易实现。外资要发展必须靠加盟、靠紧密式的加盟,日常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必须八千以上。这种中国特色的加盟外资肯定做不了的,所以从前端的模型、整体的效率、成本、包括人才结构和创新来看,外资都很难在二三线城市存活下来。

  我们在二线城市布局,一个城市500家、1000家,全家的团队在长沙开店的时候首选就是写字楼,长沙的写字楼是亏的最厉害的,他们搬进来,内资也好,外资也好,确实比较难传播,我们相对来说轻松很多。

  邹云丽:张总,你们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福建沿海受外资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张利:我们公司经常调侃外资,我说你们都是富二代,我们是创一代,穿着草鞋。今天刚刚进沿岸的,你们在南京,我们在延安,但最终你们去台湾,我们进上海。不要盲目的学习现在的7-11,学不了的。如果我们的便利店装的很漂亮,可能就破产了。

  至少我们在福建连续五年是盈利的,外资亏得起,但我亏不起。我认为未来都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我不认为国内的品牌就输了。

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便利店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