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客群
定位模糊,前厅后厨抓瞎
不清楚自己的客人是谁?
不知道要做什么样的菜?
有些外地非常棒的餐饮品牌,开到上海经常会犯这类问题。
明明是开在商场,定位于快时尚的餐厅,偏偏要整几张大桌,他心里想的是有了大桌可以一次性接待多人消费。
殊不知,在上海传统意义上的大家庭很少。这里面原因太多,就不展开细讲。总之,在上海就餐的群体,基本都是2-4人左右的小家庭、朋友小聚,到了商场这种情况更加明显了。这些东西,是不会写在教科书上的。
后厨也是,为了体现正宗原汁原味,不惜花大成本空运当地的新鲜好食材,按照当地工艺来做,厨师和老板尝后,觉得花了这么高的成本,做出来的味儿又这么正宗,懂吃的人肯定喜欢。结果,消费者端反响平平。
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是对真实客观环境缺乏洞察和判断,也是外地品牌在当地的自我迷失表现。
上海餐饮竞争激烈,客群被精细分割,企业不得不去研究自己的客户群体,尽自己的环境、服务、菜品,去满足目标客户。
四、招聘
团队建制不齐,决策者的失误
店开了快一个月,员工还没招齐,团队建制不齐。很多外地餐饮品牌第一次入驻上海的时候,都遇到这个尴尬。
招不到人,这不是抉择者的能力问题,而是他当初在构思门店时,招聘这一项,习惯性以当地招聘情况,来推断上海的招工情况,却没有反思一下,假如上海比当地难招人,我该怎么办?
当门店濒临开业,仍然没有招齐的时候,他又靠“惯性思维”来补救——门店口挂招聘告示。碰上新开业的商场,正在装修,告示都挂不起来。暗自感伤,上海生意难做……
五、营销
营销无亮点,全凭口味好
有道是“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
外地餐饮品牌入驻上海,除非是全国知名品牌,例如:汕头八合里海记牛肉店,上海中山龙之梦店花很小的营销成本,也能做到开业爆满。
剩余那些知名度仅限于当地的餐饮品牌,那就需要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进行策划活动组织广告设计与投放。
然而,很多餐饮品牌决策者,仍然抱着老思路——开业营销就是打折。打折结束后,再等客人上门,靠口味让客人下次再来。
在餐厅数量并不多、人口流动性较稳定的城市,这种口碑营销,确实能给门店带来新生力量。可是上海人来人往,这个客人今天住在这儿,下个月可能就搬到其他地方或者回老家了,这就损失了一个客源。
结语
我接触过很多来自外地的餐饮品牌,协助他们在上海开业策划、调整门店,很多品牌真的很用心、做的也很好,他们关门的时候,大众点评上仍然会有消费者评论:“好可惜呀,这家店非常好吃,怎么就关了呢?”
诚然,选址、装修、定位、招聘、营销,只是外地优秀餐饮品牌入驻上海失败原因当中的一部分。我说不完,也不可能说得完。
因为,这些法与术层面的延展实在是太多了,又不停地在翻新,真正关乎成败的还是“道”层面的思考与规律探索——决策者,是否真的考虑过“遵循上海餐饮市场的规律”?
(来源:众郝餐饮研究院 胡茵煐)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