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就像“黄明端被时代抛弃”之说一样夸张,“高鑫零售转型徒劳无功”的论调也不是事实,这种转型其实是企业在为未来“播种”,“收获期”可能要到几年之后。
“不乐观”的财报中也有不少亮点
很多人只看到了下降的部分,其实高鑫零售这份“不乐观”的财报也有不少亮点:
一是毛利及毛利率的增长。报告显示,毛利较上年增长1.8%,毛利率增加1.2%,这是高鑫零售优化商品组合带来的成果;二是门店数量的增长。期内新开大卖场24店,门店规模达484家,24.7%位于一二线城市,75.3%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近30%的门店位于四五线城市。另已物色55个新店地点,主要位于低层级城市;三是淘鲜达实现全覆盖。去年3月完成2店试点后,在9个月的时间内,淘鲜达已覆盖大润发、欧尚全部门店,且准点配送率达99%,页面缺货率、出货缺货率分别低于3%和0.1%;四是控费成效显著提升。行政费用增长率增长降至0.1%,门店运营成本增长率降至6.1%。
在消费市场“入冬”、大卖场整体下行的当下,高鑫零售毛利及毛利率逆势增长,行政费用、营运费用增速全面下降,线上线下融合全面铺开,特别是在门店扩张、深度转型中,行政费用、营运费用增速控制有力,更属难得。逆势开店显然也是高鑫零售对未来预期及经营自信的体现。
这些亮点自是高鑫零售转型的成果。实事求是看,1%的销售降幅、6.5%的利润降幅、1.72%的同店销售降幅虽是一个“比较负面”的结果,但在同行中或也不算太差,不值得大惊小怪。
一是因为大润发作为“超市一哥”,单店销售高、盈利能力强,但如今的商业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惨烈,转型初期的阶段性微降也属正常。
二是另有客观原因:大润发、欧尚400多店的家电区打包给了苏宁易购,是导致营收、同店下降的主要原因,但这部分销售不仅还在,还有可能更高;数字化转型投入增大拖累了利润增长,这也是企业转型的代价,但不会年年都有。
应该说,高鑫零售的转型基本稳住了局面,至少避免了业绩大滑坡——而这在以大卖场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中很常见。并且,企业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系统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黄明端自己也说“新零售改造将于2019年至2020年内完成,并在2021年看到成效”,现在就断言其转型效果未免操之过急。
如不启动数字化业绩可能断崖式下跌
高鑫零售转型的核心是新零售数字化改造,包括接入淘鲜达、重构功能、品类、开出大润发版盒马鲜生、盒小马、发展B2B等动作,这些都是为实现包括商品、营销、营运、服务、供应链在内的全面数字化。
应该说,大润发转型方的向是正确的。当今是数字化时代,未来是AI时代,这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当前,数字化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无处不在的生活方式。在成熟发达的电商冲击及各种专业店、社区店的分流下,大卖场曾引以为傲的“海量SKU”、“价格便宜”等优势早已土崩瓦解,而购物时间成本高、目标商品难寻等弊端遭人诟病,与年轻消费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形成巨大反差。通过线上下单、极配到家,强化生鲜、引入餐饮,布局电子价签、刷脸支付、扫码购等数字化手段,显然是改善大卖场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
这点也从很多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中得到验证。基本上,当前发展势头迅猛的超市企业,都是在数字化、全渠道转型中取得一定突破,比如永辉超市、物美集团、家家悦、步步高等,莫不如此。
有观点认为,在消费年轻化、体验化、便捷化变革面前,大卖场的“一站式购足”正在被高频、少量、极配的新零售方式取代,超市零售需要变得更灵活、便捷、无时不在,而数字化、全渠道无疑是适应消费变革趋势的不二之选。
不难想象,如果高鑫零售不与阿里合作,未实施以淘鲜达为抓手的数字化转型,没有开展到家服务,不试水盒马、小盒马等新店,未发展B2B业务,在大卖场整体衰退的大背景下,2018年它的“成绩单”就不太可能是微降。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大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