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一书中曾提及:“消费的终极意义在于如何度过更加充实的人生。”也可以说,因为时间越来越值钱,企业应懂得让消费者在同一时间,在赋予时间更多意义的方向上买单。
三浦展描绘的无疑还是一种理想中的状态。但一个事实是——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所经历的时代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科技创新共同加持的消费时代,他们自信、有主张、有鉴别力,的确愿意为“体验”和“品质”买单。
根据CBNData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研究:90后更成熟的消费观念,展现在他们会在有限的消费预算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使得“去品牌化”产品的90后消费者占比逐年扩大。
而实际上,不仅仅是90后,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如今并不缺好的商品,但“好货不贵”的需求仍未被满足;对于中国消费市场来说,在供给侧改革与制造业转型助推下,并不缺乏制造商,但对消费者生活需求的洞察仍有待提高。
在这样一个越发成熟理性的消费者市场之中,中国原创品牌的升级和生长找到了足够的空间。从线上到线下,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在寻找合适的“形态”切入“精选模式”这一领域,而从种种业态发展的背后,我们似乎能够发现这个并不新奇的“新兴”市场背后,许多环节值得重新审视。
精选or竞选 “网易严选”们的迷思
2016年4月,网易严选从家居这一非标品类切入电商市场,通过直连制造商与消费者的OEM(代工)及ODM(贴牌)模式,剔除品牌溢价和中间环节,开启了中国精选电商的风口。
这是精选模式的首次登场,也是“OEM”及“ODM”首次为消费者们所广泛认知。随后的2017年,包括淘宝心选、小米有品在内的各类“严选”“优选”电商纷纷出现,将精选电商的发展带到了新的竞争格局。
精选电商一类企业的优势显而易见,总结来看:
一方面,以网易严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OEM代工的模式,与制造业深度合作,对接与大牌合作的代工厂,在整合和流通层面削减大幅成本,通过规模化生产获取更多的利润。
同时,在OEM的基础之上,开始进行ODM的模式转换,通过介入设计环节来增加对产品设计的话语权,严格筛选供应商和监督生产流程,加强对品质的把控力,跳过中间商,把商品直接从制造商销往C端用户,让流通环节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网易严选,淘宝心选等在诞生之前都已经有了种子用户池,在获客阶段已经搭建了完善的渠道。例如,网易严选最初的一批用户来自网易邮箱。打开网易邮箱,页面会在不同的触发节点弹出严选的广告,常常是拖鞋或者旅行箱。对于使用网易邮箱的都市办公群体来说,转化率相当可观。
但与此同时,电商精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也日益突出——商品品类局限、同质化严重、品牌侵权等问题首度浮现,精品电商这个被巨头们快速吹起的业态,野蛮生长有余,精细化运营能力欠缺。尤其对于家居、家装一类的产品而言,仅靠线上的信息展示不再能满足顾客体验的需求。
2018年,线上精选电商纷纷到线下,做起了实体生意,“全渠道”也已经成为电商企业们的基本共识。但不同于线上的运营方法论,线下生意涉及到包括门店选址、品类管理、服务培训等更一系列问题。对于那些并不甘于只扮演“品牌展示”功能的门店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新兴”业态or“降维”打击 实体零售企业们的进击
日前,76岁的零售巨头宜家也瞄准“精选模式”,刚在台湾开出了两家“十元店”。
宜家的这一动作,被不少人评价为是降维操作。对于宜家来说,降的“维”更多体现在对于供应链的把控。以宜家、迪卡侬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对于供应链的全流程的把控,为前端“极致性价比”的商业定位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正是凭借着产品自有品牌化的手段,打造了高性价比以及丰富的产品品类。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