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接下来我们重点拆分火锅底料这块的收入,因为从火锅底料这块,其实侧面可以反映出海底捞这么快扩张,它每家店的生意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从下图这个数据可以看到,2018年上半年,颐海卖了19762吨火锅底料给海底捞,海底捞2018年上半年的门店数目341家,那意味着每家门店每半年消耗57.95吨火锅底料;同上原理得出,2017年上半年,每家门店每半年消耗77.31吨火锅底料。(2017年上半年门店数203家)
从这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2018年上半年,单店火锅底料的消耗情况要比2017年上半年要差很多,同比下滑了25%。
继续延申一下,2017年全年,颐海给海底捞供应了31093吨火锅底料,2017年海底捞的门店数273家,那么得出2017年每家门店每年消耗113吨火锅底料;同理得出,2016年,每家门店每年消耗122吨火锅底料(2016年176家门店)。
可以得出,海底捞2017年每家门店每年消耗火锅底料同比下滑7.96%,而我们也知道,海底捞2017年开店速度已经在扩大了,新开门店是2016年的三倍多,2018年就更加了。
火锅底料消耗少了,很直接地意味着,有某些火锅店的生意在变差,又或者有些火锅店的生意还没跟上,毕竟新开的店很多。
然后我再来算一笔账。
海底捞2017年每家门店每年消耗火锅底料同比下滑7.96%,按照这个下滑的速度推算出2018年海底捞每家门店每年消耗的火锅底料约为:105吨。
根据勾股数据提供的资料,截至2018年年底,海底捞的门店数是458家,意味着2018年全年这些门店消耗的火锅底料大概是105吨X458家=48090吨。
按照2018年上半年,颐海卖给海底捞的火锅底料价格是26.5元/kg,那么2018年全年为48090吨X26.5元=12.74亿元,同比有46.27%的增幅。
46.27%的增幅,要撑起颐海国际57倍的估值,不是不可以,只是有些勉强。a股海天味业的估值也就不到50倍,虽说颐海增速更快,但估值不是只看增速,还有行业地位和商业模式。
虽然现在的颐海国际有生产复合调味料以及自加热小火锅,但是火锅底料,尤其是关联方这块,依然是占比最高的,所以很直接地说,海底捞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颐海国际。
那我们直接拿海底捞和海天味业来比较的话,首先是生意模式,海底捞的销售半径是有限制的,门店开在这,就只能吸收这一块地盘的流量,而且开店的生意无论怎样,成本支出是摆在那。但是海天味业就不同,它只要在一个地区建个工厂,就能把货物销售到全国各地,它的关键在于渠道,渠道打通了,那销售半径就要比海底捞这些大得多了。
所以,海天味业享受这个50倍的估值,我也觉得高了,更何况是海底捞的80多倍呢。
三、铺上去VS铺下来
我上面两个部分的内容,都是谈海底捞的增速问题,可能有人会质疑说,海底捞有的门店刚新开,在期内还没有带来很高的营收或者是利润,所以冲淡了整体的平均数。但是海底捞如果开店目标在3000家的话,它未来肯定也是按照这个增速走的,也是每年都会有一百数十间新开的门店来冲淡平均表现。
另一方面,海底捞的扩张策略是自上而下的,先从一二线城市开打,延至三四线城市,根据勾股数据提供的情况来看,海底捞的人均价格大概是115元/人。
这个人均价放在一二线城市来说,也不便宜,海底捞的定位也是偏高端的火锅店。海底捞之前说未来门店要扩张到3000家,这3000家肯定是要下沉到3、4线城市去的,那么问题来了,海底捞能不能铺下去。
一、二线的人可能觉得人均百来块吃顿饭很正常,但是对于三四线城市的人来说,百来块吃顿饭那可不是常事。
而且一个火锅店能够覆盖的范围是有限的,吸引的流量范围也是有限的,总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愿意为吃个火锅驱车十多公里吧?能指望的,也就是那个范围的消费者,而这个价格也决定着范围内的消费者能消费的频率。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差别就是,海底捞是往下铺开,呷哺呷哺是往上打。这样的差别就好比周黑鸭和绝味。
周黑鸭、绝味的消费者一般都是年轻人,而相比于绝味,周黑鸭的客单价就十分高,2018年上半年去到65.83元,去年同期是62.13元,绝味的客单价也就30来块。这样的客单价也就意味着周黑鸭的定位是偏高端的,而事实上也是,周黑鸭的门店一般都开在一二线城市。
早期的时候,周黑鸭规模还不大,可以收割这个群体中处于头部的消费者。但是这个群体收割完之后,继续铺门店,剩下的消费者的钱包却跟不上,尤其是铺到三四线的时候。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班之前得益于六个钱包的滋润,我每次去高铁都是吃周黑鸭的,上班之后,捉襟见肘的生活,我把周黑鸭换成了绝味,其实绝味并不比周黑鸭差很多,而且现在开在高铁站的绝味已经不再是路边那些散装的,包装跟周黑鸭一样是锁鲜装,也配有手套,还给一大包纸巾,而且种类很丰富,小郡肝,鸭肠啥都有。
同理,不是说海底捞不好,而是这个速度往下铺的话,你铺得起,消费者的钱包未必跟得上,最后转到上面的就是成本。
本来每年三十家的速度真的很合理,回顾海底捞过去的营收就知道了,扎扎实实地赚着钱,强劲的现金流,强大的品牌,如今海底捞的总体营收看着是增长很速度的,但是算下来,平均每家店铺赚的钱却没有以前多了,而且越来越少。资本的进场让一切都变得追求速度,加速旋转的发动机最后打起的却是一团泡沫。
四、结语
海底捞是一家好公司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张勇凭着一无所有能够走到今天啥都有,他也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但是,好的公司也要有一个好的价格。
在二级市场里,能赚的钱,有且只有两种:
1.企业成长带来的钱
2.博弈
以海底捞目前这个估值来看,它的增速要油门踩到上太空才能支撑起这个估值,所以未来的成长明显是打满了。
而博弈来的钱,本质上是财富转移,不论你是用技术分析来博弈,还是用情绪来博弈,做的都是财富转移的事情,本质上你都是把卖给你股票的人的财富部分转移到了你手里,那你怎么能够保准自己不是那个傻瓜呢?
(来源:港股那点事 迷毂)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