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百货业真的能突破重围吗?

  几天前,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当人们纷纷聚焦苏宁能否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时候,万达抛售百货业也引发了更多深思,百货业真的走向末路了吗?

  不可否认的是,万达百货的经营状况确实不理想。苏宁收购的万达百货旗下门店只有37家,而在万达百货鼎盛时间,门店数一度接近100家。此前万达集团年度报告显示,在2014年底,万达百货累计开店99家,收入达到256亿元,同比增长65.3%。

  万达百货的衰退只是近五年的事情,发展到2015年,万达百货就启动紧急关店计划,那一年,万达百货关掉56家门店。此后,曾与商业地产、文化产业、高级酒店共同作为万达集团的四大支柱产业的万达百货,渐渐成为万达集团的边缘产业。

  而万达百货的发展轨迹,似乎也成为了传统百货业近几年的发展缩影。

  在2010年以前,百货业还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此后随着电商迅猛发展,传统零售开始受到巨大冲击,百货业首当其冲。销售额与利润持续下滑、行业增速连年放缓、重组并购频发……这些仿佛已成为当前百货店的标签。

  但在百货业普遍的颓势之下,一些新的趋势也值得外界关注。例如,百货行业并购重组加剧,真正具备线上能力的实体企业,正在行业整合中占据优势;百货企业在购物中心化的探索之路上,也初见成效。

  数据方面也有亮点,SKP在2017年单店125亿元销售的基础上,2018年销售再创135亿新高;银泰百货年度同店比大幅增长37%;王府井集团净利润为近五年最高……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将以上现象总结为:百货行业的触底反弹。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告诉《零售老板内参》APP:“百货行业经历多年的痛苦转型,到2018年底,整体表现出触底回升现象。”

  百货业真的能突破重围吗?

  失落的百货商场

  曾经的百货业,可以说是零售之王。1955年,有着“新中国第一店”之称的北京市百货大楼正式开业,开业当天,客流量达到了16.4万人次,盛况空前。彼时北京流行这样一句话:百货大楼买不到的东西,您哪儿也别去了。“

  就是这样,一经开业就能吸引大量人流的百货店,开始了它的辉煌之旅,甚至一度成为很多城市的名片,它们占据最黄金的位置,拥有最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最多的人流,说日进斗金也是毫不夸张。

  百货业发展到90年代,超市业态开始兴起。彼时百货业虽然也受到影响,但整体还是上升趋势。

  真正的“狼来了”是在2010年后,电商平台发展迅猛,整个零售业都受到巨大冲击,百货业尤甚。

  2014年,百货业业绩进一步跳水,增速很罕见地降到了个位数,要知道,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百货店都维持着20%左右的增长。与此同时,购物中心的崛起,也攫取了年轻消费者的心智。自此以后,电商、购物中心不断蚕食百货店的流量。

  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近年来百货业陷入的窘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专卖店、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6%、3.3%、1.9%和2.7%。2018年,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8%、3.2%、6.2%和1.8%。

  由此可见,百货店不仅是零售业态中增速较慢的,而且销售增速也在连年放缓。对于百货业整体萧条的原因,人们普遍认为是受到电商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主因其实是购物中心的分流。

  例如淮海755(百联股份旗下购物中心)运营总监许晏蓓就曾表示,百货店最厉害的对手不是电商,也不是新业态,而是购物中心。原因就是购物中心的快速发展,正严重侵蚀百货店的市场。

  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全国大中型购物中心数量已超过4000家,预计到2025年,中国购物中心数量将突破1万家。仅在上海,2018年下半年新开的商业项目就达37个,几乎都是购物中心。因此,随着购物中心越开越多,越开越大,其对百货店的冲击也越来越凌厉。

  当然,电商的冲击绝对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坦言:“在电商发展初期,传统百货业确实对其重视不够,甚至对电商持抵触态度。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传统百货对电商业务开始理性看待,也因此有了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其中有的是自建电商平台,有的则借助电商巨头发力线上。”

  2018年开始,百货业的并购重组案例多发。2018年1月,北京市国资委决定,王府井的控股股东将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首旅集团;2018年3月,银泰百货以35亿元收购开元商业100%股权;王府井集团宣布拟参与认购千百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的新股股份,金额不超过1亿元;2018年12月,广百集团以现金方式收购友谊集团100%股权。

  重组并购反应出百货行业的激烈动荡。一方面,受电商和购物中心的冲击,百货业经营压力加大,经营不善的百货店纷纷寻求金主,行业面临结构重组;另一方面,多年的资本积累,也让百货业成为零售生态中举足轻重的版图,这一重要零售业态如何转型?如何迎战新零售?必然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是衰落而是触底反弹?

  虽然百货业并购重组事件频发,销售增速持续下滑,但楚修齐不认为2019年的百货业会继续衰落,相反,从部分百货企业的数据看,楚修齐认为百货业开始触底反弹。

  这样的认知不无理由,因为部分百货企业已经尝到转型升级的甜头。例如,SKP在2017年单店125亿元销售的基础上,2018年销售再创135亿新高;银泰百货年度同店比大幅增长37%;王府井集团净利润为近五年最高;远东百货在大陆的业务10年来首度由亏转盈;百盛集团在2017年扭亏为赢,2018年继续向好。

  也就是说,在行业整体增长乏力的同时,百货业也有一些好的消息释放出来,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百货业有些许回暖迹象。

  但这并不意味着百货业前景可观,相反,百货店的转型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从业态上来说,百货店数十年不变的模样确实让年轻人爱不起来。多年来百货店的结构千篇一律,一楼化妆珠宝、二楼女装女鞋,三楼男装,四楼运动户外几成定局。同时,为了追求坪效,商场布局紧凑,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反观不断蚕食百货店流量的购物中心,设置餐饮美食,儿童乐园,大型的海洋馆、美术馆、运动馆也屡见不鲜。

  但面对购物中心的多业态融合,百货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自身的物业条件、资金实力、供应链能力等都限制了百货店的想象力。

  其中,百货企业最受人诟病的就是商品经营能力。由于多年来主要采用联营出租的经营模式,百货企业几乎没有采购部门,也因此失去了对品牌商的控制能力,自主的商品采购能力和经营能力几乎丧失,对商品和市场也缺乏理解。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百货行业自营占比在全行业中不超过5%。

  但自营自采正在成为百货店、购物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虽然提升自营比例的难度很大,还是有百货店在积极探索。例如,除了传统自营较为突出的信誉楼、安德利等百货公司外,百盛的自营业务销售额占比达到20%左右,王府井推出了“梦工厂”内部创业项目、新世界开发了N+系列自有品牌体系、汉光百货的化妆品绝大部分为自营。

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百货业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