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时代的迅猛发展,百货商超、大卖场受到很大冲击,因为早期C2C电商存在着价格优势,大量的传统消费者拥抱线上。尤其是B2C的迅猛发展,品牌商纷纷在网上开设直营店,国内物流也伴随着电商的崛起逐渐发达,电商价格占据绝对优势,品质上的短板也在不断逼近线下,导致百货、大卖场的客流不断被电商分食。直接的结果,实体零售引来倒闭潮。
自1994年进入中国的百盛百货,曾在中国37个城市拥有57家连锁店,自2013年以来开始逐步撤出中国。沃尔玛也从2012年开始进入关店模式,仅去年安徽合肥胜利路、马鞍山路两家,苏州园区印象城、常熟印象城等多地被迫关店。此外,家乐福、乐天玛特、华堂商场等等,都出现关店的新闻。
与之相反的是,以万达广场为代表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模式却在近几年逆袭而上。例如百联购物中心、凯德广场、大悦城、万象城、水游城等,正在被各大城市扶持和引进。虽然它们的盈利问题一直为外界所拷问,可相比百货、大卖场买完即走的购物体验,这种吃喝玩乐全包括的购物中心,却正在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甚至休闲的场所。
今年年初的万达集团2017年工作总结大会上,王健林透露万达广场总客流31.9亿人次,同比增长28.1%。据悉万达广场去年数量仅200余家,平均每个万达广场一年客流量是150万,这一数据着实惊人。
有人就有财,虽然商业中心投资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可如此惊人的客流吞吐量,各地纷纷上马该项目自在情理之中。据联商网数据中心统计,2017年全国新开业的大型商业项目高达323家,这些大型项目平均建面近13万平方米,总体量超4189.9万方。
如果说,购物中心是升级版的商超、大卖场。脱胎于传统便利店的新型便利店也在逆流而上,一方面连锁品牌发展迅猛,如日系便利店7-eleven、全家和罗森,通过区域性加盟进行快速的布点扩张。一方面无人智能便利店也曾引领一时风潮,如缤果盒子、EasyGo、TakeGo、阿里的“淘咖啡”的布局速度也越来越快。
显而易见,实体零售在中国消费族群不断的细化、升级的背后,也经历着自发或被迫的变革。但我们从中仍然能看出新中产的痕迹,购物中心的全方位服务,连锁便利店的统一服务,以及无人智能便利店更酷、更便捷的新消费方式,无不暗合新中产的四大消费特征。不只是电商在升级,历史悠久的实体零售也在积极拥抱零售的未来。
混战中的新零售
提到无人智能便利店就不得不提新零售,自2016年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这一概念逐渐成为零售业的共识,无论是电商巨头还是零售巨头,不仅在口头上喊得响,行动中也都不甘落后。
如果说,电商、线下零售是同中国消费升级亦步亦趋变化的零售两极。那么新零售是彻彻底底新时代的产物,无论小而美的无人智能便利店,还是深入办公区的无人货架,新零售物种似乎天生为新中产而生。因为新中产习惯用手机支付,热议接受就在身边的无人货架。前者满足了他们拿货即走对效率的看中,后者满足了伸手即来对便利性的追求。
新零售发展至今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电商和线下零售谁来主导变革的地位之争。作为一个全新的零售物种,虽然诞生了如缤果盒子、EasyGo、猩便利、果小美、便利蜂等玩家,可摆在他们面前的要么是因融资不利被迫夭折,要么是被迫站队巨头寻求庇荫。
从去年到现在,新零售领域混战激烈,无论是拥有线上流量优势的电商巨头,还是掌握实体零售服务经验和地域优势的传统实体巨兽,在这个赛道上进行着争分斗秒般的战斗。阿里战略投资苏宁,私有化银泰商业,孵化盒马鲜生,并将它们同淘宝、天猫、支付宝、口碑等体系打通,逐步实现阿里帝国的线上线下一体化。
腾讯在去年12月份入股永辉超市超级物种,与京东联合布局线下零售,今年6月与沃尔玛中国达成深度战略合作,部分门店禁用支付宝引起社会轩然大波。万达商业在试水飞凡成效一般之后,今年引入京东、腾讯、苏宁、融创四家战略投资,被外界视作站队腾讯。
种种迹象表明,新零售在革新零售体验的同时,也开启着线上巨头向实体零售业渗透的步伐。要知道,虽然实体零售占到整体市场的八成,然而却是被几千数万的大大小小实体企业瓜分。而电商虽然只占到社零总额的两成,可这个市场却被屈指可数的几个巨头瓜分殆尽,它们凭借对上下游供应链强有力的统治优势,采用着拉拢、分化、吞并、联盟等方式,逐步的实施对实体零售的渗透。
从沃尔玛禁用支付宝事件来看,当下的新零售的发展,带给消费者不只是利好,“夺权”为目的的恶性竞争也为我们带来不便。如果说新中产是追求体验为王的新生消费族群,新零售大战多巨头割裂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频繁的“二选一”或将惹恼新中产。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新中产崛起之后,零售还将有新的形态。或许它将抹去线上线下区别,促使巨头们抛开成见携手合作,让零售重归服务的本质,若为它取一个新名字??品质零售或许非常合适。
终极形态:品质零售?
根据近期一份报告对新中产阶层的定义,他们不是单纯的以收入和资产的财务概念进行划分,更大程度上是基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认同的概念。我们知道,零售的核心三要素是人、货、场,人在变,货在变,同样场景也在变。
无论是马云预测中的5亿,还是麦肯锡预测的10亿,新中产将是未来消费人群构成中的主力军将毋庸置疑。他们对待消费,不再是哪家平台更便宜去哪里,而是哪家综合服务更符合我的需求才去哪。
从电商进化史、零售进化史到新零售的诞生都证明这一点。那么还在抱守“你死我活”吞并思维的线上线下零售巨头们,似乎都正在偏离新中产们内心中真正的需要。
相比于上一代人,新中产人群非常清晰自己的需要,零售的目的不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而服务。所以说,抛开形态概念上的争斗,电商也罢,实体零售也罢,新零售也罢,这只是叫法的不同。或许在移动互联网再普及十年或二十年,信息技术就真的像水电一样在人的内心稀松平常,那么零售业将由多概念并行重归一统。
我们从抖音带货现象上或许能够窥探一二,海底捞DIY吃法、网红答案茶、摔碗酒等流行,无不绕开了新旧零售平台的影响,在参与感、认同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大胆接纳了短视频领域流行的新事物。同时他们也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通过几十秒、几分钟的短视频,人与人链条式传播扩散。
当然,这只是流行在短视频领域的一个现象。可从中仍然能看到品质零售的影子,对于新中产们而言,是不是电商,是不是实体店,是不是新零售真的那么重要吗?价值观的趋同,服务体验的认可,参与感的满足,或许这些才是新中产零售时代必备的标配。总之,当不差钱的新中产崛起,一切有意为之“差强人意”的服务都将被用脚投票,是不是实体/电商/新零售都不重要,他们的时代只有品质才能称王。
作者: 师天浩 来源: 品途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广州新购物中心开业使高品质零售物业库存量上涨
搜索更多: 品质零售